“疫”样芳华 ——记海观山社区党委书记叶元华

2020-03-13 19:24   发布于湖北 阅读数: 1873

2月16日凌晨,黄石市实行小区24小时封闭管理。早上七点左右,海观山社区一部分居民走出家门,按照平时的习惯往小区各个出口走。哎,此路不通……哎,此路也不通!海观山社区2722户,7622多人,1.5平方公里,按小区划分,成立了五个哨所,包括建院巷、海观山宾馆宿舍、金地大厦、长航二舍、电厂宿舍和山水华庭,点多面广线长。海观山社区党委书记叶元华一大早就守在人口最多,地域最广、管理最难的长航卡口哨所。

人越聚越多,叶元华带着社区干部耐心地解释:“政府有规定,我们社区必须严格遵照法规来。我们坚守职责,是为了你们的健康安宁。如果因为你们此时的吵闹,我放你们出去了,被感染了,你们肯定恨死我了,我也会非常自责。希望大家理解!”总有一些听不进劝的人,任她们嗓子解释哑了也不为所动,坚持要出去买菜,还骂:“别的小区都可以出去,就你个小区鬼做,鬼搞!”叶元华说不行,政府说不让出去,她坚决一个都不放出去!

有些居民觉得她小题大做,但她认为这是人命关天的事,疫情严控期贯彻执行政府的禁行令是必须的。只有社区行动起来,把居民封在小区里,有效防止交叉感染,彻底阻断病毒向外蔓延,才能打赢这场防疫战。

不能出去买菜,叶元华立马行动起来,让网格员为网格内住户组织团购,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第一批菜到晚上十点钟才到,593份,第一次团购菜,量大又没经验,四辆大车,菜还没下完,就有居民陆陆续续来了。她就想,来了就赶紧分吧,免得等下人越聚越多,风险更大。大家按网格排好队,领一份,网格员就在表格上打勾。速度也挺快的。没想到楼上的居民打110报了警。警察过来问她:“你把人都聚集在这里干嘛?”她说:“菜到得晚,有居民来拿,我肯定要发给她们呀,已经快发完了,你也看到了,没有两三个了。”警察说:“居民说你们大半夜的搞这么多人在这里,吵死人了,传染病毒怎么办?”气得她不想说话了。真是俗话说的,一人难称百人心。还有居民在微信群里骂:外面的人都跑到小区来了,传染病毒,为什么社区在小区里办公?把社区搞走,我们这是封闭小区,怎么能有办公的?还有人说要去投诉去曝光。

她觉得特别委屈,怄得哭。十二点多了,又黑又冷,谁不想呆在家里躺在温暖的被窝里,社区干部和下沉的在职党员们,冒着被病毒感染的风险,给居民们买菜下菜分菜,怎么还要被骂被威胁?哭一气,她想通了:如果有人非要曝光,那就是命数,我认了,只要大多数居民有菜就行了。

正是这样强大的心理支撑叶元华在社区工作了十八年。十七年前,非典时期,她来社区不久。回顾那段经历,她说跟当下的疫情防控没有可比性。今年的新冠疫情,完全是一场新的战斗,没有人有经验怎么去战斗,怎么才能有条不紊的开展工作,更多的时候,社区干部都没有像医护人员那样跟病毒短兵相接,但也是多次跟病毒面对面接触,大家也是心惊胆颤。

目前社区确诊8人,在黄石总体上属于中等水平。但是初期,有一天大概是五点钟,市疾控中心传回来消息:3个确诊。从3个一下蹦到6个,翻了一番。叶元华听到这个消息,有点发晕,感觉整个人要崩溃了。3个人是什么概念?不是说三个人简单送走就完了,还面临大量的后续工作,住户的消杀工作、摸查密切接触者,排查周边,有没有走亲串友,有没有吃年饭,这个工作量想想就很可怕。这些工作不只是消耗人的体力和时间,更令她担心的是这个看不见的敌人—新冠病毒。

社区总共才十三个工作人员,都没有防护服,只有口罩,橡胶手套,外加随身带的中药熏香和一次性雨衣。这是疫情之初,叶元华给工作人员配备的。每天出出进进,跟很多人打交道,她也担心她们的人身安全,每天不停的叮咛她们要经常洗手,要戴好口罩,回家以后衣服鞋子放外面。

但是,无论多么危险,也无论多么担心,哪怕是雷区也要往里踏,社区的防疫工作还得做。有一个残疾人家庭,女儿有精神疾病,父亲确诊之后,社区就要把他送走,还在办理手续过程中,他女儿就往外面跑。她是关不住的,一关就要打人,只能让她出来。可是,她一出来居民就慌了,纷纷指责社区:你社区搞什么?让密切接触者跑出来,怎么保障我们的安全?叶元华很为难,不可能把她抓住关起来,只能一边安慰居民一边劝导这个女孩子:转一下可以了,上楼去。只能用哄!正常人可以讲道理,这样有精神疾病的人,讲不了道理。

封小区二十多天,居民的各种生活问题接踵而至。水管破了,天然气没了,洗衣机坏了,冰箱坏了,灯泡坏了,每一天突发的民生问题,都涌到社区。特殊时期,找不到维修师傅,叶元华就发动党员们动手帮居民解决,力争居民居家安心。

宅家日久,爱心菜成了发泄怨气的出口。有一天晚上,一个居民在500人的大群里说没发爱心菜给她,五六个人跟着起哄,说是社区干部自己把爱心菜分了,到后来就有人开始骂,说我们又不是后娘养的,凭什么别人有我们没有。叶元华问心无愧,把发菜的原则讲了。各个城区各个社区分配来的物资数量和品种都是不一样的,我们按类别按顺序发。第一类,低保户、困难户、残疾人家庭、特殊家庭,这是首先救助的;第二类是八十岁以上的老人、留守儿童、滞留人员、重大疾病的;第三类就是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双打工灵活就业的;第四类就是其他类别的困难户,低收入家庭。按顺序来转,争取都给一点,哪怕两斤米一棵菜。国家有难,人人有责。社区要把有限的力量和物资用来帮助更需要帮助的人,这样才能体现一个国家整体的文明程度。

工作难做,令人抓狂的事也时有发生。年纪大的婆婆出门晒太阳没戴口罩,给她做工作,她说我死了关你什么事!有个男的冲到社区对叶元华大喊大叫: 147栋旁边有个老人,你们怎么不管?她一愣,问老人住哪里?男子说就住在旁边平房,80岁。她想80岁应该有登记啊!旁边的社区工作人员问了一句:你这么热心,是她什么人啊?我是她儿子!男子回答得理直气壮。是她儿子你怎么不管?她问。男子立马说:你这是什么话?意思就是你们不管是吧?好好好。当时把手机拿出来,对着她就准备录音。

除了这些琐碎,还有各种对接、各级检查和大量的表格,工作千头万绪,每天身心俱疲。重压之下,叶元华不幸晕倒在工作岗位上。像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一颗石子,她的晕倒引起社区干部和在职党员的一片担忧。如果是感染病毒怎么办?社区的工作人员如果都要去隔离了,居民岂不是没有人服务,无法生存了。所幸只是劳累过度。居家休息的那几天,她也没闲着,时刻关注工作动态,通过手机不停地布置和安排社区工作,成为不下线的书记。

寒冬已过,春天已来。正是有了千千万万像叶元华这样的社区书记,在疫情面前,既当指导员,又是调解员,带领社区干部和在职党员为足不出户的居民提供生活服务,阻断了病毒传染源,才使胜利的号角早日吹响。

身穿红色冲锋衣头戴红帽子的叶元华,站在海观山社区前,多么像一朵在明媚春光里开得正盛的紫玉兰,吐露着属于她的“疫”样芳华。(彭丽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