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黄石报道(通讯员 陈文涛)在阳新洋港街上,你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一幕:一个中年男子身着“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制服,手持体温枪,给沿街商户和前来采购的村干部测量体温。这是洋港镇市场监督管理所所长姜达海的一个工作剪影。自新冠病毒暴发以来,全县上下奋力投入“抗疫”一线。年初一十点许,孩子还在睡梦中,姜达海便离开了家。他开车八十余公里来到洋港,带领洋港所全体职工开启了市场巡查之路。这一个月以来,他用实际行动履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义务,用工作表现履行了一名市场监管人的职责。
姜达海在给采购者量体温
狠抓市场监管,确保食品安全。洋港镇是一个务工输出重镇,疫情暴发后,大量外出务工人员全部挤压在洋港。据不完全统计,洋港镇平时在家常驻人口不足一万,现在是将近四万。食品安全压力空前加大,对姜达海来说如利剑在悬,寝食难安。每天早上七点半,他便带领职工上街对各食品经营户进行常态化检查。查验生活物资的生产许可及进货渠道,保质期是否超过有效期,价格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囤积倒卖现象。
大年初二,洋港市场监督管理所在市场巡查中发现某超市食品经营区陈列有过期食品。姜达海顶住人情、风俗压力,当场对涉案过期食品采取强制措施,并现场制作执法文书,收集直接证据,展开询问调查,锁定违法事实,组织好详实资料立马报经县局立案,目前该案件正在侦办中。洋港有一个习俗,正月十五以前大家都会保持和睦相处,就算是债权人也不能找债务人催讨账务。“姜所长,你真下得手啊,大年初二就立案处罚”有商户对姜达海打趣说,“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守护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我们责无旁贷。对于威胁食品安全的行为,无论是谁,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是零容忍的态度”。
外保物资供应,内促价格稳定。自疫情暴发以来,洋港镇便实现了封闭式管理,至今已逾一个月。洋港镇作为阳新的南大门,路途遥远,交通不便,物资紧缺对于洋港镇表现得尤为突出。2月下旬以来,洋港镇部分超市陆续出现货柜空置现象。村干部采购不到群众所需物资,阳新的生活物资运不来洋港。得知这一消息后,性格率直的姜达海心急如焚。他立马组织街上所有的食品经营户开会,建议他们团结合作,形成一个整体集中采购,并当场推选商户代表进行内部管理和整体协调,向镇政府申请办理一台货车通行证前往阳新运送生活物资。于此同时,姜达海将这一情况汇报给了县局,请求帮忙寻找对接阳新生活物资批发商行,多管齐下共同解决了洋港物资紧缺的问题。
作为市场监管部门,不仅要解决物资供应问题,还要维护物价稳定。在这方面,姜达海花了不少心思。在蔬菜销售区设立公示牌,依照进货单核算成本将蔬菜销售单价明码实价公布出来,并设立投诉举报电话,不定时对蔬菜进行现场监管,让蔬菜销售行为在合理的区间运行。 “疫情当前,为稳定物价,上述菜价系本所依照上级文件精神要求及进货成本核算而来。望食品经营者诚实合法经营,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共克时艰。若有违反一经查实,本所将从严从重处罚。投诉举报电话……”洋港镇市场监督管理所在蔬菜销售的公示栏上这样写到。
洋港镇蔬菜销售区的菜价公示栏
“三过家门而不入”,“忠孝难两全”。姜达海家住阳新光谷广场,距离阳新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不到500米。在此期间,他到县局去领过两次物资,汇报过一次工作。他本可以顺便回家去看看刚刚从医院一线下班的妻子,鼓励下即将高考的儿子,给他小女儿买点零食回家。但他没有。他只是经过家楼下的时候,通过车窗望了一眼小区的方向,若有所思地微微一笑……
姜达海的父母,均已年近八旬,住在国和老家。父亲患有肺气肿长期卧病在床,母亲眼神不好、步履蹒跚。兄弟姐妹皆工作在外地,照顾老人的重任落在了姜达海的身上。平日里,每逢周末休息,他都要回一趟国和老家,照顾年迈的父母。医学出身的姜达海既不忘帮父亲输液、输氧,又不忘帮母亲洗衣做饭、端茶送水,无微不至。2019年冬天,姜达海的父亲摔了一跤,对于身体欠佳的父亲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作为儿子的姜达海无时无刻不在担心自己的父母身体状况,万一有个闪失怎么办?趁二老健在,他是多么想回到父母身边尽孝。然而新冠病毒疫情拐点迟迟未到, 全县上下“内防扩散、外防输出”压力山大。一边是年迈的父母无法照料,一边是为党、为民的市场监管工作,“忠”和“孝”的道德天平拷问着姜达海的内心。姜达海毅然选择了忠,忠于党,忠于人民,全心全意扑在了市场监管的工作上。因为他知道:共产党人从来不单是一种称谓,更多的是一种担当和义务;市场监管人肩上的徽章,也不仅代表了一种身份,更多的是一种职责和坚守。
姜达海是阳新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广大干部职工的一个缩影,是该局在防疫工作中的一个侧写。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该局反应迅速,作风扎实,全局上下500余名干部职工全部奋战在一线:或奔波全国调运物资,或彻夜巡查监管市场,或坚守高速路口执勤,或在处理投诉举报的路上,或下沉社区协助排查……市场监管人用行动诠释着职责和担当,誓将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
(责任编辑:刘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