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中的暖流

2020-02-21 16:19   发布于湖北 阅读数: 20550 冯红芳

寒夜中的暖流

鄂东医疗集团市中心医院 乳甲外科 冯红芳

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往日喧嚣的街道沉静下来,来往的人寥寥无几,匆匆而过。本该张灯结彩的市井商店,个个都大门紧闭,唯有药店及商超,还有零落的几个人,彻骨的寒风,像病毒肆虐,迫使人们自我囚禁。这是2020年的开年景,多少人也是这辈子第一次遇见。

凌晨的医院,还是“热闹的”。说是热闹,已是说不出的苦楚难受,因为眼前可能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还有这样的人群聚集。急诊和发热门诊门口来往闪烁着大灯的救护车,诊室里排队等候的人群,充斥着消毒水味道的空气,穿行在人群中裹着白色防护服的医护,这场景,让人觉得压抑。

诊室里,往日的白大褂已经被从头裹到脚的白色防护服代替,不见医生真面目,只能通过眼前一层淡淡雾气的屏障看到后面的一双眼睛,眼神坚定而严肃。“近期去过武汉吗?”“有没有接触从武汉回来的人?”。现在,武汉已经成为一个听者心恸的词。这位接诊病人的医生,也从来没有想过会以这样的形式与武汉建立联系。一个病人问诊结束,被安排去做相关检查。

下一个病人继续,中间会有病人拿着检查报告看结果,然后被安排予以留观或者居家,期间要与病人沟通病情,安抚病人的恐慌情绪,维持诊室秩序,与前台护士交接安排病人去留,好不“热闹”。但是经过连日来的流程沟通及相互协作,一切井然有序,有条不紊。来往的人群中,经常能看到防护服背面,大大的油墨笔写的“胡刚 加油”几个大字。

在这看不到硝烟,看不到敌人的战场上,也只有通过这几个字,才能认识不曾相识,现在却要并肩的战友。

初春的后半夜,空气还是冰冷的。早晨八点,诊室的人陆续离去了一些,接班的医生已经全身包裹完毕,简单交接,互侃一下就算道别。下班了,胡医生洗完手,摘去眼罩,脱下防护服,头发微微汗湿,眼神中带着一丝疲惫,一个晚上,接诊了30多个病人,这些人中,有20多个疑似……

口袋里,有爱人给他备的一个小喷壶,里面装着酒精,以便随时消毒。酒精又是一阵喷洒,在回值班室的路上,从白大褂口袋里掏出了母亲得知他要上前线特意给他求的红绳戴上,以保平安。“爸爸去杀病毒去了,在家乖乖听爷爷奶奶的”,他对五岁的儿子解释,“病毒杀完,爸爸就回啦”!

这是他主动请缨上感染科前线的第10天,下一个班就是负责留观病区病人的采样,要在一群疑似或者基本CT确诊的病人中甄别真正的敌人。当然,要冒着很大的风险:从病人的后咽分泌物中取样,这些看不见的病毒,可能会趁机钻进鼻腔,侵入肺中。

早期对这个敌人认识不足时,已有很多武汉的同道及同院的战友不幸染上,人心惶惶。“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防护好”。深知害怕解决不了问题,只能义无反顾往前冲。裹起白色战衣,在楼栋间穿行,不明就里的人远远的看着,知道其中缘由的人躲得远远的。“行走的毒王”,他经常自嘲,是的,因为是毒王,他只能住在医院统一安排的隔离公寓,已经20多天没回家,错过了爱人和儿子的生日。

尽管医院离家就一条街,不到十分钟的距离,和熟人在医院碰面也是远远的打个招呼,工作时碰到往日的同事,还是同事通过衣服上的标注认出他。

“这是日常工作,只是对手厉害了些,需要更谨慎的防护,”他说,“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还有很多跟我一样的人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有些人比我还辛苦。疫情肯定会有结束的一天”,顿了顿,他深深吐出一口气,“哪天结束了,我要回家吃我妈做的痛风套餐”。胡医生曾经犯过痛风,那几天,脚痛得不能走路,需要跛着上手术台。所谓痛风套餐,就是鸡鸭鱼肉还有啤酒,他母亲心疼他,经常做这些好吃的给他补一补。

这是特殊战争中一个普通医生的日常,在这个战场上,还有很多像他一样的白衣战士,有的冲锋在前线,有的担起指挥大责和后勤保障,他们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哪怕病毒再凶险,也不曾退却。因为他们知道,身后还有他们要保护的家人,要保护的民众。警察、社区干部,还有在街头奔袭接送医生的的士,提前赶工的防护物品生产厂家,无偿提供酒店住宿、饮食的商家,每个平凡的人,在这不平凡的时刻,用他们的星星之火,为这寒夜注入一股股暖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