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巨变 安居圆百姓广厦梦

2019-08-30 06:25   发布于湖北 阅读数: 9202

本网讯(记者 赵怒宁 通讯员 万凤国 余东碧)“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古人期盼在当今得以实现。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住房于黄石市居民发生翻天覆地变化,从简易平房到一定建筑标准的福利房,再到高楼大厦的单元房,居住空间和生活方式得到明显改善,普通百姓安居成为现实,乐业更是常态。

一、住房由分配到放活,制度变迁迎活力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围绕城镇住房制度和城镇国有土地使用制度改革,黄石城市住房由国家包分配向放开市场转变,在来源、分配、建设、管理等方面经历四个波段的变革,形成具有黄石特色的制度体系。

  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前是住房统包投资、实物分配阶段。黄石市城市住房主要由政府、企事业单位投资建设,建好的住房主要通过职工所在单位,按照工龄、职务、学历等打分排队进行分配,对于分配后的住房,只收取象征性的、近乎无偿使用的低租金。“等国家建房,靠组织分房,向单位要房”是城市居民唯一出路,单一的住房行政供给制越来越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住房需求,多代同居一室是当时较为普遍的现象,城镇住房紧张问题较为突出。

     1978-1998年探索多方投资建设住房。1980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批转《全国基本建设工作会议汇报提纲》中正式提出实行住房商品化政策,准许私人建房、买房、拥有自己的住宅,不仅新建住宅可以出售,现有住宅也可以出售。黄石市开始一系列引导房屋投资、改善住房条件的探索,先后进行了保障性商品房开发和定向出售、出售直管公房使用权、单位集资建房、商品房开发等方式探索,形成国家投资与社会投资建设住房双轨制机制,建成了牧羊湖、冶炼新村、王家湾矿工、马家嘴新村、楠竹林等十几个集中居民区,缓解了城市居民住房紧张矛盾,但也存在配套设施不完善,住房建设周期长,建成住房多头管理等问题,住房作为实物分配仍是主流方式。

1998-2007年商品房市场全面形成。1998年7月,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要求从1998年下半年开始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开始实行住房货币分配,由此标志着房地产业步入了市场化通道。黄石市围绕商品房市场的各种开发公司、中介公司、物业管理公司等蓬勃兴起,截止2018年6月,房地产开发企业达到126家,其中一级资质2家;物业管理服务企业近200家,二级资质7家;房产中介机构136家,从业人员达2000多人,通过市场交易居民住房占比80%左右,房地产开发、管理、中介、交易、服务等关联产业链基本完善。

2008年之后,商品房与保障房共同发展,住房体系供应逐步完善。黄石市房地产步入市场化后,随之房价出现大幅度波动,房价进入上升通道,新商品住宅销售平均价由1999年的不足900元/平方米上升到2018年的6500元/平方米左右,由于商品房价格快速上涨,中低收入者的住房困难问题较为突出。2008年1月3日,黄石市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强城镇居民住房保障工作的意见》, “把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作为维护群众利益的重要工作和住房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坚持一手抓住宅与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一手抓城镇居民的住房保障”。截止2017年底,市政府投资购置、收购、配建、兴建且向住房保障人群提供公租房共9511套,对全市37902户城市低保、低收入家庭发放租赁补贴5207万元,黄石首创的“市场租金、租补分离、分离补贴”及“政府主导、搭建平台、市场运作”经验得到学习推广,“低端有保障、中端有支持、高端有市场”三位一体的供房体系已基本形成。

 二、住房建设快发展,百姓居住得改善

随着住房制度由包保向开放转变,巨大社会投资和居民需求带来居住条件明显改善。

新中国成立初期,黄石城市居民房屋破旧窄小,公共设施残缺老化,居住条件和环境极差,黄石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仅为4.1平方米 ,广大居民生活处于十分艰难境地。建国后的30年,投资重点主要放在扩大生产规模上,住宅建设的步子相对较慢,用于住宅建设投资有限,1978年黄石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仅为5.4平方米,住房仍很困难。改革开放以后,黄石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环境,1978-2018年,黄石市用于城镇居民住宅建设的投资总量达 1032亿元,新建住宅面积 8265万平方米。特别是2013年以来,更是黄石住宅建设取得辉煌成就时期,住宅建设出现了高速发展的势头,其投资规模之大,发展速度之快,都是前所未有的,2013年住宅开工量超过500万平方米,2015年接近800万米,2018年达到990万平方米,2019年稳超1000万平方米。住宅建设的迅猛发展促进了居住条件和环境改善,居民选择住房实现从“栖身之所”到“宜居之选”的变化。据抽样调查,1985年黄石市城区人均居住面积为6.9平方米,无卫生设备住房占31%,有厕所无浴室占39%,有浴室厕所仅占2%,97%的城市居民租赁住房居住,到2018年黄石市城区人均居住面积达到36.3平方米,常住居民中租赁住房居住所占比例为9.4%,拥有产权住房居住所占比例为82.6%,住宅建筑中四居室住房占1.4%,三居室占25.4%,二居室占38.9%,其它占34.3%,城市居民居住条件得到了极大提高。

三、配套设施齐并进,安居环境更舒适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住房市场交易活跃,与居民居住密切相关的水、电、气、物业等公共配套设施得到彻底改善。

自来水和用电供应得到保证。建国初期,黄石市没有自来水供应,之后以工厂建设为主,周边居民搭上工厂自来水用水顺风车,但限制用水非常明显,水压低、水量小甚至停水的矛盾比较突出,1978年黄石市自来水供应量为2482万立方米,经过几轮扩建,城区供水能力明显增加,到2018年自来水供水量达到13148万立方米,居民生活用水质量得到彻底改善。居民用电也走过用电申请批准、限制用电等过程,在电力供应紧张的状况下,据抽样调查,1985年平均每户用电量为68度,为了解决居民用电难的矛盾,通过改革电力建设体制、大规模建设电网等措施,使电力供应能力和保障能力得到强化,如今黄石已经放开了用电控制,居民用电难的问题已成为历史,稳定生活所需电能得到满足,2018年城乡居民用电量达到17.2亿度,比1985年增长19.5倍。

家用煤气、天然气完全普及。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前,黄石大多数家庭每天围着小煤炉转。上世纪80年代初居民开始使用液化石油气,1985年居民家庭使用瓶装液化石油气占比61%,进入90年代,国家和黄石市政府对煤气生产和供应实施倾斜政策,城区居民家庭普遍使用瓶装液化气;黄石市管道煤气业务1993年开始起步,当年供应煤气751万立方米,到2018年全市煤气和石油天然气使用量达到27926万立方米到,目前城区绝大多数居民已经用上了干净、方便和安全的管道石油天然气。 

绿地面积逐年增多。黄石市八十年代初开始起步城市绿化管理工程,据统计,1981年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为99公顷,1991年超过1000公顷,2001年达到1602公顷,2018年城区绿化面积增长到3446公顷,2008年获国家园林城市,2018年获批国家森林城市,绿地面积增多,改善了人居环境和城市的形象,提升幸福指数,对外界的吸引力增强。

居民出行难大为改观。建国初期,黄石只有一条马路;改革开放初期,城区道路长度增长到75公里,再经过40年的建设,2018年末城区实有道路841公里,比1978年增长10倍以上;1978年城区拥有公交车辆106台,到2018年末城区拥有公交车辆944台;私家轿车从无到有,安全性舒适性不断提升,2018年全市每万人拥有生活用汽车达到790辆,交通多样化较大程度缓解了居民上班难、出行难的矛盾。

物业管理便利了居民生活。住房量的变化引发了居民对居住质的需求,特别是居住小区安全、干净、整洁等环境需求,带动了物业管理从无到有,从满足居住基础服务向提高生活功能、提供配套服务、提升居住环境等转变,截至2018年6月,城区共有物业管理服务企业近200家,二级资质7家,管理物业项目320个,总建筑面积1500多万平方米,物业管理覆盖率已达65%,新建项目物业管理覆盖率100%;一批管理规范、环境优美的住宅小区已成为我市新的亮点, 2个住宅小区分别获国家物业管理示范小区和湖北省物业管理优秀示范小区。通过规范物业管理,越来越多居民住房由居住功能向有品质生活延伸,满足小康生活水平要求。

70年黄石城市居民住房变化,得益于70年来城市快速发展,得益于经济繁荣,体现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反映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我们相信,随着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居住环境越来越舒适。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