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流传过一个图集,大概是说,你觉得自己酷,不过都是你爹妈玩剩下来的。
看《乐队的夏天》时,我的脑海里数次闪过那些时髦爹妈的老照片。有些玩摇滚的,一把年纪了,还在那儿蹦蹦跳跳的,真激动人心啊!当年的摇滚小子如今都40多岁了,还燃得不行。等我老了,我也要这么酷。
好吧,我一个四舍五入的90后,也不在这儿装嫩了。舞台上的那些前辈,平均也就比我大个十来岁嘛,但我们真的是听着他们的歌长大的。
其实我们的青葱岁月,恰好也是各大音乐节开始兴起的时候。身边不乏去迷笛草莓赶场子的乐迷,回来之后最多的反馈是,蚊子好多。音乐节总有一些奇奇怪怪的传说。前两天看到《圆桌派》里一帮“老派青年”聊音乐,说音乐节上有小女孩播着大喇嘛公开征男友。年轻人的狂欢更接近自嗨,台上在唱啥,反倒成了bgm(背景音乐)。
我们这一代人,在多样性层面也相当突出,尤其是宅文化在青春年少的时候盛行了起来。不去音乐节的,也敢自称文艺青年,脸不红心不跳。反正我就挺不爱出门的,闷在屋子里听歌。现在想来,那会儿听歌也真是佛系,听歌就听歌,哪怕单曲循环一整天,完全没好奇过主唱长啥样,吉他手颜值何如,跟现在的追星女孩完全不是一个路数。
后来,我在节目里看到从前播放列表里的乐队一个个亮相,时不时也有“亮瞎”的感觉。本以为是清爽男孩,没想到是妖冶大叔,失敬失敬。但是,一想到曾经和他们的“神交”,心情还是很激动。
虽然摇滚很讲究氛围,但听音乐终究是很私人的体验,不管是老去的一代人,还是正年轻的一代人。在这点上并没有明显的代沟。
看到有人写文章,说《乐队的夏天》是中年人的“春药”,这可把我乐坏了。我们这些在中年门外徘徊的年轻人,泪腺没有那么发达,但感慨也是真感慨。我们这代人毕竟长大了,幼稚的一面渐渐被洗去,开始品尝成年世界的复杂况味。成家的成家,赶风口的赶风口,聚的聚,散的散。在这么个节点上,听卷着大舌头的歌手唱“每当浪潮来临的时候,你会不会也伤心”,感觉心被撞击了一下,尤其那个“也”字,简直是心灵的共鸣与对话。
都说90后暗戳戳地注重养生,80后更纷纷光明正大地端起了保温杯。如果人生分四季,可能我们要面对的是“夏天夏天悄悄过去”,最火热的岁月快过去了,即便有颗想噪的心,也得考虑噪得从容沉稳些。保温杯在手,何处安放精神,是个没法逃避的问题。奇妙的是,一帮摇滚音乐人,无形中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老牌朋克乐队反光镜出场,张亚东说主唱李鹏“变乖了”。今年40岁的他云淡风轻地说了一句,不然能怎么办呢。一代人终将老去,但总有人正年轻,摇滚人也不是永远年轻。可是上了年纪的摇滚乐队,仍旧还保持赤子之心,保有澄净的灵魂,这不是一种很高的人生境界吗?“痛仰”从迷笛学校旁边的树村走出来,从反叛愤怒走向和解,但始终带有泥土的质朴气息。“新裤子”永远在创造潮流,吊儿郎当的中年外表下,是跳动着的年轻的心。“海龟先生”以诗一般的歌词表达对人间的深切悲悯,视觉上新潮而夺目。
我们在青年和中年之间的夹缝里站着,尴尬是尴尬,好在心态还是很开放的。我相信,总有些东西,会保护人不被岁月拖进油腻的深渊。
(实习编辑:柯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