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耀新时代——致敬2018“荆楚楷模”年度人物

2019-04-17 10:42   发布于湖北 阅读数: 59877 湖北日报

图为:颁奖现场。

光耀新时代

——致敬2018“荆楚楷模”年度人物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陈会君 王婧 通讯员 王甜甜

是怎样无畏的奋斗,铸起了时代荣光?

是何等坚定的信念,温暖了岁岁年年?

4月16日晚,由省委宣传部主办的光耀新时代——2018“荆楚楷模”年度人物发布仪式在汉举行,9名个人、2个团体从96人(组)的月度人物中脱颖而出,荣膺年度人物。

相聚在人间四月天,集结在闪耀星光下,聆听他们的故事,奏响一段段动人的心灵之歌。

以坚韧之心搏击洪流,冲刺行业之巅追逐高质量发展,这是曼妙的奋斗之光——

聚光灯下,“禁区勇士”胡洪炜款款走来。他成功完成世界上首次±800千伏特高压输电线路带电作业,使我国成为全球首个实现特高压带电作业的国家。“攻关不止”沈永祥、“种养创新”陶忠虎随后上台亮相,手上拿着各自的得意作品原浆酒和小龙虾、虾稻米。

沈永祥近20年躬耕,主导开发出固态法小曲白酒机械化酿造工艺,“老祖宗酿酒靠手艺、看心情,我们形成了完整的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流水线”,沈永祥自豪地说。一旁的陶忠虎也抓紧宣传:“我们的虾、稻米,不仅味道好,效益也更高。”多年来,他成功攻克了虾稻共作技术等4项实用新技术,助推小龙虾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以赤子之心化雪融冰,无悔善举迸发令人澎湃的能量,这是绚丽的信念之光——

隐形的翅膀,让梦恒久比天长……动人的歌曲声中,独臂小女孩沛瑶翩然起舞。鄂州残联干部苏柳英微笑凝视,满眼柔情。

小沛瑶是她的服务对象,苏柳英先后扶持1000多名残疾人创业就业,资助60多名残疾学生步入大学校园,牵线搭桥让30多位残疾人喜结连理。“只要身体还可以,就一直干下去。”“苏姐”朴实的话语,激起现场阵阵掌声。“最美蚁工”李年邦,发起成立三峡蚁工生态环保志愿者协会,浩然东去的长江边,总能看到志愿者们捡拾垃圾的身影。近700吨垃圾在他们的努力下,远离母亲河;群众的生命受到威胁,“英雄交警”刘贵斌一声呐喊,挺身而出,自己的生命却悄然陨落;“援外世家”沈阿利,祖孙三代接力援非……情景讲述《平凡的人,不平凡的事》娓娓道来,传递出无坚不摧的信念力量。

以砥砺之心诠释浓情,无问东西专注耕耘希望的心田,这是拳拳的情怀之光——

武汉儿童医院“守护新生儿”医疗转运团队,2016年以来,成功转运救治近400名外地危重患儿,最轻的宝宝只有550克。呵护生命的希望,他们在现场发出号召,期待更多人加入儿科队伍,更多人理解儿科医生。

在遥远的雪域高原,湖北文理学院格桑花支教队7批31人次在西藏琼结县中学志愿支教。支教代表吴顺喜来到现场,“意外”与母亲重逢,喜极而泣。场下,一些观众顿时红了眼眶。

用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80后名校毕业生袁辉笑容灿烂,他2012年开始支教,期满后决定坚守大山。“一个人童年是幸福的,长大后更有能力把握幸福,我要把这样的幸福带给山里的孩子。”对孩子们的牵挂,袁辉溢于言表。

所有的伟大,皆从平凡而来。

2018年,还有一位特殊的英雄,令我们深情追思、铭记在心。

在“温比亚”台风来袭的惊涛骇浪中,当国家某重点试验平台遭受到巨大威胁时,760所副所长黄群带领11名同志组成抢险队,英勇地冲进巨浪之中,包括黄群在内三名同志再也没有回来。

情景表演《永不消逝的铃声》,“黄群”与母亲、妻儿隔空对话,他说,“无论什么时候,具有牺牲精神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才对得起伟大的时代……”,令现场观众纷纷落泪。

大江奔流,楚山巍峨。向楷模致敬,向时代敬礼。“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最后,年度人物和团队成员一起登场,和现场观众深情合唱歌曲《我和我的祖国》。

熟悉的旋律声中,炙热的爱国情怀在每个人心间奔涌翻腾,激励奋斗的脚步永不停歇、一直向前。

奋斗之光

致敬辞

勇攀高塔,踏破禁区,领舞世界前沿;创新技艺,敢为人先,终立行业之巅。高质量发展,全方位突破——他们在荆棘中淬炼心性,他们用硕果来回馈人间。

全球特高压带电作业第一人

胡洪炜 国网湖北检修公司输电检修中心带电二班班长

2009年,胡洪炜迎来从业生涯最大挑战——±800千伏特高压带电作业试验。

该试验被列入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一旦成功,意味着我国将掌握世界最高电压等级输电线路全套检修技术。

在±800千伏的特高压输电线路上,如果有异物触碰输电线路,瞬间会成为火球。这个1.78米高的退伍老兵,每天8时,进行特高压走线训练;14时,项目模拟训练;17时,做技术总结……在为期半年的强化训练中,他用坏了200多副手套、穿烂了7双鞋、穿坏了3套工作服。

2009年6月10日,国家相关部门验收特高压带电作业科研项目。当天9时30分,胡洪炜穿上屏蔽服爬上铁塔,他的右手与高压线之间产生了一道耀眼的电光弧,没有一刻迟疑,他迅速抓牢了高压线。那是从未有过的体验,他感觉脸上犹如无数根小针在扎,头发被人用劲在拔,耳朵里嗡嗡作响。一个多小时后,胡洪炜准确完成了线路相关故障的检修工作,成为世界上第一位与±800千伏特高压“亲密接触”的人。

19年来,他攀登了9000多座超高压铁塔,高空走线和地上巡线13000多公里,完成1800多小时超特高压带电作业;多次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冲锋在前,让电网化险为夷,为国家创造经济效益达数亿元。

让传统绝活在现代流水线中“复活”

沈永祥 劲牌有限公司高级酿酒师

1999年参加工作,沈永祥主动放弃管理岗位,从酿酒小工做起,大家都说他傻。一起分配进厂的大学生有100多人,只有他要求下车间。他认为,唯有深入一线,才能学到酿酒真功夫。“零距离”让沈永祥收获不少,也发现了许多问题。传统酿酒方法粗放、原始,物料用脚踩、用锹翻、就地堆放,发酵时间、火候全凭师傅经验,既不卫生,酒的质量也难以保证。沈永祥提出大胆设想,将现代化生产技术和管理方式引入传统白酒酿造,推动工艺升级,把模糊的人工控制,变成精准的数字化操控。

经过不懈努力,沈永祥参与开发出了首台白酒上甑机器人,一举解决了传统人工发酵品控难的问题。机器人的运用,替代了以往工人铲糟上甑的方式。传统生产方式要500多人,现在只要120人,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他说,要将传统酿酒师傅手中的绝活,通过智能化大数据,在现代化流水线中“复活”。

2016年,经过10年摸索和试验,沈永祥主导开发出固态法小曲白酒机械化酿造工艺,形成了完整的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的流水线,颠覆了中国酿酒千年传统,实现产能7万吨,产值突破20亿元。该项目获得国家工信部重大科技成果奖,被中国酒业协会列入计划,在全国推广。

“虾稻连作”开创先河

陶忠虎 潜江市水产局总工程师

2001年,陶忠虎开始研究小龙虾。2002年开始,历时3年,他探索总结出“虾稻连作”模式,开创了我国小龙虾养殖的先河,改变以往小龙虾加工、餐饮原料完全依赖野生资源的模式。

发展“虾稻连作”等稻田综合种养,种苗是瓶颈。为攻克这一难题,他与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的专家一起,进行各种繁殖试验。2005年成功研发的小龙虾人工诱导繁育技术,打破了小龙虾产业发展的瓶颈,至今全国开展的小龙虾繁育工作仍采用该项技术。

2011年,陶忠虎历时3年创新探索出“虾稻共作”新模式,变过去“一稻一虾”为“一稻两虾”,被农业部专家认为是中国现代农业的成功典范,为潜江市以虾-稻产业为核心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核心技术支持。“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规范种养标准。”陶忠虎先后参与和主持起草了1项国家行业标准、5项省级地方标准、4项市级地方标准,在全国形成了小龙虾标准化体系,规范小龙虾标准化养殖技术,保障产品质量安全。

他无私奉献,将“虾稻共作”模式与技术推广到大江南北。每年在全市开展技术培训50班次,培训农民近万人次;在全省、全国开展技术培训10余班次,10年来培训近万人次;到江西、安徽等地现场指导近百次,接待参观考察近万人次,跟踪指导养殖户近万人次,推动小龙虾产业在全国范围开花结果。

信念之光

致敬辞

扶残济困,善举无悔,知心大姐热忱相帮;团结同心,众木成林,蚂蚁搬家美容长江;一声断喝,舍己救人,警徽闪烁熠熠光芒;三代援非,赓续接力,医者谱写大爱无疆。信念至上,他们百折不挠,无憾于行!

残疾人的贴心大姐

苏柳英 鄂州市残联副调研员

苏柳英是鄂州市残联干部,39年如一日扶残助残。经过苦学手语、盲文,苏柳英掌握了不少与残疾人沟通交流的手段,使自己融入残疾人的世界。大家亲切地叫她“苏姐”。

祝秋生12岁那年双目意外失明,父母相继离世。苏柳英定期到他家探望,得知祝秋生有运动特长,苏柳英鼓励他参加残疾人运动会,并陪着他坚持锻炼。祝秋生跌倒时,苏柳英扶他起来;祝秋生想放弃时,苏柳英为他鼓劲加油。在全省第二届残疾人运动会上,祝秋生包揽了100米短跑、掷铁饼和立定跳远三项第一名。苏柳英又请来盲文老师教他写字,帮他争取到去省盲人按摩培训中心进修的机会,为他担保开办按摩诊所。如今,祝秋生不仅自食其力,还带动20多个盲人就业,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39年来,苏柳英共扶持1000余名残疾人创业就业,帮助60多名残疾学生步入大学校园,牵线搭桥让30多位残疾人喜结连理,先后9次带队参加全省残疾人运动会、夺得66枚金牌,接待、处理残疾人信访案件2000多件。在苏柳英的感召下,全市成立了400多个“苏柳英小组”,为残疾人开展身体康复、生活救助、就业扶持等多项服务。

长江边的“美容师”

李年邦“三峡蚁工”生态环保志愿者协会发起人

每天早上6点,在宜昌滨江公园的江滩上,总能看到一个发型时髦的男人:他穿着运动鞋,戴着加厚手套,从江滩的泥土里一点一点翻捡出垃圾,然后打包带走。

他就是“三峡蚁工”生态环保志愿者协会发起人李年邦,一名普通的发型师。2015年,李年邦无意中在朋友圈看到国外小伙义务清理家乡河道的消息,他萌生了清理母亲河、让长江保持美丽面貌的想法。

2015年11月起,李年邦坚持每天早晨6点到7点半,前往长江边捡拾垃圾,并将自己的行动“每天早起半小时”发到朋友圈。慢慢地,李年邦从只身一人发展到有了同行者,队伍日渐壮大,并有了自己的名字——“三峡蚁工”。

每逢周末和法定节假日,李年邦都会组织百余人的队伍在长江江滩边捡拾垃圾;全市重大节庆活动,都会有“三峡蚁工”的身影。“三峡蚁工”累计开展500多次捡拾垃圾、保护长江母亲河志愿服务活动,参与者达2万多人次,共捡拾垃圾近700吨,服务范围从捡拾江滩垃圾逐渐拓展到生态环保宣讲、清理社区垃圾、整理共享单车等。

他说:“我们每一人就像一只小小的蚂蚁,蚂蚁虽然力量很小,但当它们抱团在一起的时候,就会产生无穷的能量。”

那一刻他用生命护住了群众

刘贵斌 生前系京山县公安局交警大队一中队副中队长

1987年10月参军入伍,1994年从警。24年从警生涯中,刘贵斌在基层交警队干了18年。2018年4月30日,他因保护群众免受汽车冲撞因公牺牲,生命永远定格在了50岁。

2018年4月30日晚,刘贵斌在京山县新市镇城中路实验小学路段,处置一起小汽车司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警情。犯罪嫌疑人驾驶车辆冲向刘贵斌所在的人群区域。紧急关头,刘贵斌一边大声呼喊“快闪开”,一边奋力推开身边的群众,自己却被迎面撞倒,倒在血泊中,经抢救无效于当晚23时20分英勇牺牲。

刘贵斌长期奋战在公安基层一线,他坚持公正文明执法,每年查处交通违法2000起以上,实现了纠违执法零投诉。每年春运期间,他主动请缨,严厉查处客车超员问题,坚决抵制说情风,做到违法违规零容忍。

2018年4月中旬,中队一名战友在查缉布控行动中受伤,刘贵斌多次到医院探望,鼓励其安心养病。对于家庭有困难的同志,他总是慷慨解囊。近几年来,刘贵斌资助孤寡老人和困难学生五人,捐助资金一万余元。

祖孙三代接力援非

沈阿利 应城市中医医院麻醉科主任

沈阿利祖孙三代接力援非,爷爷沈冬升曾在1979年受原湖北省卫计委派遣参加援阿医疗队,叔叔沈红星作为厨师,曾5次、先后10年参加湖北援非医疗队。

在沈阿利的手机里,有很多爷爷在阿尔及利亚医疗援非时的照片。受爷爷的影响,沈阿利也走上了从医之路,成为一名麻醉科医生。“援非,一直是我内心的梦想,我想重走爷爷走过的路。”2015年春节临近,他受原省卫计委委派执行医疗援外任务,赴阿尔及利亚开始援非之路。

沈阿利在地亚雷特省妇产医院做麻醉医生,在当地麻醉医生被称为“复苏医生”,经常和妇产科医生及其他科室医生一起处理全院各种急危重症病人。某日上午,救护车送来一位大出血产妇,抵达医院时,产妇面色苍白、呼吸微弱,处于休克状态。沈阿利在麻醉助理的配合下,为产妇建立静脉通道——穿颈内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输血输液,同时全身麻醉。3分钟后,顺利剖出一名男婴,30分钟后产妇安全返回复苏病房。“几乎每天都会遇到急危重产妇,最多时一天处理过3例。”沈阿利说,援非结束时,除了没有摸过手术刀,他扎扎实实当了两年的“复苏医生”。两年里,他做了3000多台手术的麻醉,没有发生过一起医疗事故。

情怀之光

致敬辞

时刻准备冲刺与死神竞赛,生命火苗映照出仁心大爱;为了雪域的期待,乡村的未来,代代把薪火传续,把幼苗培栽;心田播撒希望的种子,终会迎来烂漫花开。心有情怀,无问西东。

新生儿温箱边的守护者

武汉儿童医院“守护新生儿”医疗转运团队

新生儿转运团队是一支50人的队伍,转运对象是早产、低体重、身患多种疾病的新生儿,由8名医生和42名技术护士组成。

新生儿转运风险极高,能携带的设备十分有限,颠簸途中随时可能发生意外。为防止晕车,医护们出车前不敢吃东西。

黄冈出生的一名早产宝宝,出生3天无法进食,呕血、呼吸困难,当地医院紧急求救,转运团队前往接患儿。为保证宝宝呼吸畅通,转运团队用精湛的“盲插”技术争取抢救时间,一边安抚小宝宝,一边迅速摸准气道位置,精准插管,小宝宝不哭不闹。第4日凌晨,孩子转危为安。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是危重新生儿的第一个“家”。监护室有60多名高危宝宝,护士分3班,24小时守在温箱旁。晚上高危情况多发,护士们每个温箱轮流转,不敢轻易去厕所,每天巡回平均步数1万步以上。

住院期间家长们见不到孩子,护士长开展“开放日”服务,邀请家长进病房与孩子亲密接触;QQ、微信群24小时将健康教育服务送到患者家中;开展“早产儿回家”活动,令许多家长感动落泪。

从2016年团队组建以来,影响力已辐射至河南、湖南、江西等省,成功转运救治近400名外地危重患儿,体重最轻的宝宝只有550克。

高原上美丽的“格桑花”

湖北文理学院格桑花支教队

2014年,由湖北文理学院大学生组成的“格桑花”小分队首次赴西藏琼结县中学志愿支教。从最初一年一批,到后来一年两批,该校累计派遣支教队员7批共31人次。

鼓声、歌声、加油声、欢笑声……每到下午第四节课,琼结县中学的校园便欢腾起来。文化课之外,由“格桑花”队员组建和指导的书法美术、手工制作、合唱团、篮球足球等10余种社团活动,成为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支教队员的努力下,琼结县中学的中考成绩由本地区第10名跃居第1名,进入内地西藏班的学生由1名增加到28名。支教队员指导学生在“北斗领航梦想”全国青少年北斗科技实践系列活动中,获2个一等奖和1个三等奖,还帮助学校成立了绘画社、科创社等学生社团。

目前,湖北文理学院已有26名非支教队学生毕业后到西藏就业创业,5名支教队员毕业后返回西藏工作。由支教行动催生出了学雷锋周末志愿服务活动,每周有近1000人次参与。

一次无限期的支教

袁辉 恩施州巴东县清太坪镇白沙坪小学支教教师

袁辉2011年从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2012年9月到巴东县从事志愿支教工作,2014年支教期满后,他仍坚守在支教岗位上。

袁辉所带的学生,多数家庭困难。学生小勇的妈妈离家出走,爸爸瘫痪在床,袁辉将自己的生活费省下来,给小勇家买了一些日用品。袁辉每个月只有1000元的生活补助,大部分都用在孩子身上,他的卧室里只有一张床、一张书桌、两个凳子和一个锅。学生小艳青因患有成骨不全症无法到学校上课,袁辉骑着摩托车往返20多公里到她家上课。遇到雨雪天无法骑车,他就步行一个半小时山路,每周两三次补课,五年间从未间断。

袁辉是孩子们的好老师、好朋友。课上,他不断探索创新,教数学、思想品德以及音乐课,还曾开设古典文化课教古汉语;课下,他和孩子们一起踢球、聊天、做游戏。他说,要给山区孩子与城里孩子一样的素质教育。

他还邀请红十字会等社会爱心组织为山区孩子捐赠图书、衣物、文具、体育用品。在他的影响下,每年暑假很多高校社团来到白沙坪小学和附近山村开展夏令营,帮扶贫困留守儿童。他说:“这里需要我,我要尽自己的能力多为孩子们办一些实事。”

特别致敬

致敬辞

终于平静了,这滔天的巨浪。他以身相护的试验装备早已安然无恙。披挂一身荣光,英雄没能归来,他用生命托起了科技报国的梦想。

以生许国 无悔人生

黄群 生前系中船重工集团760所副所长

台风“温比亚”过境,760所南码头,国家某重点试验平台出现险情,在罕见的狂风巨浪中剧烈摇晃。

这个平台,对提升我国船舶多项核心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一旦失控,平台可能保不住。

2018年8月20日10时30分许,危急关头,黄群带领11名同志组成抢险队,冲上码头,对平台进行加固作业。

300米长的码头上,一个30多米高的巨浪袭来,几名同志倒下了;浪头过去,他们又艰难站了起来,继续奋力向前冲!

一个巨浪来袭,最终,黄群以身殉职,年仅51岁。“浪打在身上很疼,睁不开眼睛。那时候考虑不了个人安危,就想赶快过去,把平台控制住,把平台上的人保住。”参与抢险的760所规划处副处长孙逊说,“黄群就是这样一个人,如果有下次,他还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

妻子说,他冲上去,想抢救的不仅是国家财产,那就像他血脉相连的孩子一样,已融入他多年的梦想、深深的眷恋。

妻子整理黄群遗物时发现,调到大连的480多天里,黄群使用了5个笔记本。8月15日,他在笔记本上工工整整写下完整的入党誓词。那句“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如此耀眼。5天后,他用行动作出了诠释。

以实际行动点亮精神烛光

□ 湖北日报评论员

他们用双手,编织出草根英雄的光荣梦想;他们用行动,标注了荆楚大地的精神坐标。昨日,2018“荆楚楷模”年度人物发布仪式隆重举行,他们身上展现出的精神之光,如耀眼的星光,投射进每个荆楚儿女的心里。“身边的感动”最动人心。从中国传统白酒科技创新、产业发展领军人物沈永祥,到被誉为“全球特高压带电作业第一人”的胡洪炜;从扶持上千名残疾人创业就业的“知心大姐”苏柳英,到带领“三峡蚁工”开展保护长江母亲河志愿服务活动的李年邦;从每年挽救6000余个新生儿生命的武汉儿童医院“守护新生儿”医疗转运团队,到多次赴西藏琼结县中学志愿支教的湖北文理学院格桑花支教队……每个名字里都有人生答案,每次行动中都标注着价值坐标,每个灵魂里都刻写着精神高度。他们来自普通人、就在我们身边,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守与笃行中,实现了从平凡到不凡的升华;他们的角色不同、故事有别,却一致表达出对真善美的追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荆楚大地上涌现出的这些生动的身影,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得可感可学、直抵人心。他们是最鲜活的标杆,引领着人们向善向上、弘扬正气。

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信念、激情奋斗、永葆家国情怀,千千万万普通人就能汇聚成不断向前奔跑的壮丽图景。荆楚楷模,或以生命勾勒出这个社会最温情的瞬间,或以大爱描绘出这个时代最美丽的画卷,为我们的人生矗立起了意义的灯塔。奋斗中的人生才会发光。将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融入心灵,外化为日常生活的具体行动,立足岗位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才是对荆楚楷模的最高礼赞,才能延续创造推动时代前行的精神谱系。

无论岁月如何变动不居,不管经济社会怎样发展,每个时代都需要点亮精神的烛光。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向祖国敬礼,既要有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也应有精神文明建设水位的提升。向荆楚楷模致敬,把个体奋斗与社会发展、国家进步联结在一起,我们的人生维度就会不断延展,就能为谱写湖北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