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在2018年南宁国际马拉松的比赛中,埃塞俄比亚选手冲线夺冠后,被终点处一位工作人员紧急拽停,这位选手瞬间坐在地上,随后很快被拉到“奔跑中国”的旗帜前拍照留念。有网友质疑,此举可能导致重力性休克甚至猝死。南宁体育局工作人员回应称,网传“拉扯”行为是为保护选手,网传的和大旗合影等内容不实,“有这个阻力惯性差一点摔倒,要扶住他”。(12月4日《新京报》)
虽然“拉扯”行为遭到主办方的否认,但还是该听听专业人士怎么说。著名越野跑和马拉松教练魏彪称,大家的质疑不无道理,“运动员在高负荷的运动后心跳非常快,如果迅速停下来,会导致大量的血液堆积到大脑和心脏,严重的话会导致眩晕、休克甚至猝死,这一点也不夸张。” 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调整方式应该是通过慢跑和快走来调节,直到心率恢复正常状态,而工作人员的这种行为确实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运动医学专家王川称,从运动生理学的角度来讲,高强度的比赛结束后,运动员都需要有一个“cooldown”的环节来慢慢放松,“平时我们也会建议,无论是什么高强度的运动,结束后都要通过慢走等方式来放松下来。”可见,即使“拉扯”不成立,但工作人员的动作至少“不专业”,证明马拉松运动员赛后被“拉扯”并不合适,不符合运动医学规律。
继何引丽终点前被工作人员递国旗影响冲刺后,马拉松赛在短短半个月内又发生了运动员冲刺后被“拉扯”事件,这反映出马拉松赛确实含有“不专业”成分。近年来,我国马拉松赛事呈“暴涨”之势。仅2017年,全国举办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赛事(800人以上规模)达1100场,参赛人次近500万。其中,中国田径协会认证的A类赛事223场,B类赛事33场。如此多的马拉松赛事,充分说明各地对体育健身的重视,以马拉松+带动当地发展,这本是企业获得利润,民众得到锻炼,政府赢得名声的“多赢”。
然而,国内马拉松赛频繁,却也导致乱象丛生,各种功利、投机掺杂其中,“替跑”“转名额”“猝死”“递国旗”“拉扯”等负面消息不断。赛事缺乏科学而有序的制度保障且锦标主义严重。为了提高吸引眼球或出成绩,绝大多数国内马拉松赛频出重金邀请非洲强手参加,不少赛事的前几名都是非洲职业选手,跑完拿了奖金就走人,根本起不到带动健身的作用。
针对近来频发的马拉松赛事乱象,中国田协上周已经召开了“奔跑中国”马拉松系列赛组委会工作汇报会,其间强调各赛事组委会要高度重视竞赛组织工作,严肃赛风赛纪,严格执行马拉松比赛的规则和竞赛规程。任何仪式和活动不得影响比赛的正常进行,不得影响选手的公平竞争。可这仍无法有效遏制马拉松赛事的“不专业”问题。
而若想遏制马拉松赛乱象,必须让“不专业”的赛事付出一定代价。如今,无论马拉松赛出现了多么离谱的场面,赛后基本是不了了之。无论是志愿者还是工作人员乃至主办方,出了问题后都没有受到应有出的警示或惩戒。客观地讲,国内有多少马拉松赛,就该有多少相应的专业人士参与。而事实上,不少马拉松赛的组织者、专业人员、工作人员、志愿者,都还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甚至常识。这就提醒我们,必须加大专业培训力度。
而在缺乏经验和专业知识的条件下,必须靠制度和规则来规范那些“不专业”的赛事,即查实不合规的赛事,一定要给予必要的惩戒,甚至可以暂时取消下届的办赛资格。马拉松赛体现的是“挑战极限的勇气、超越自我的信心、坚韧不拔的意志、永不放弃的坚定”,可如果赛事办得不专业,就可能适得其反。由此,对“不专业”的马拉松赛必须规范,已显得迫在眉睫。
稿源:荆楚网
作者:刘天放
(责任编辑:刘会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