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党建促脱贫 看花果村如何开出“脱贫果”

2018-11-14 20:56   发布于湖北 阅读数: 7539

花果村是黄颡口镇的一个沿江行政村,据传该村历史上因花果众多而得名。该村背靠雅山,面朝黄石沿江大道,水陆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全村有6个自然湾,3个村民小组,共518户2461人。2014年被评为我县的三类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38户469人,村集体收入为零。

2015年,县纪委扶贫工作队进驻花果村,在该村逐步树立起“抓党建、促发展”的总思路,不断探索党建引领、产业立根、民主聚力、文化聚魂等方面的实际措施,经过三年多的不懈努力,终于把过去的三类村、贫困村,建设成如今的先进村、小康村。

花果村的变化是如何取得的?“抓党建促脱贫”有什么值得在全县推广的经验和做法?本期请跟随阳新党建君直奔现场,看看花果村如何开出“脱贫果”?

花果村“抓党建、促脱贫”的主要经验

支部推动,建成一座堡垒

选贤任能调班子。以党建工作为主线,严抓村党支部建设,对之前“不作为、慢作为”的“两委”班子进行坚决撤换。与镇党委一道入户摸排人选,联系经商经验丰富、熟稔当地实情、工作主动上进的党员梁三学回村担任村支书。打破房头势力的干扰,保证每个小组都有村干部,形成有利于发挥民主集中制的“战斗型”党支部。立言立行转作风。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树立党员的“旗帜”效果,狠抓作风建设,严肃政治生态。通过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规定动作,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收集群众意见、发扬民主作风、唤醒党性意识。齐心协力抓落实。主动践行群众路线,凡事与群众多沟通,一事一议,公正公开,切实维护百姓利益。形成决策,迅速落实,让党员干部优良的战斗作风转变为脱贫攻坚顺利实现的组织保障,有效助力花果村精准脱贫的工作进程。

能人带动,请回一班干将

引回致富能人。村集体注资30万元,扶持在外经商的本村能人张启用回村办厂,为创新鞋厂的成功创办扫除障碍,有效带动60多名贫困户务工增收。吸纳社会资本。充分发挥村支书本地人脉优势,联系外出老板反哺家乡,投资数百万元建设苗圃花果基地,鼓励村民入股,“先富带动后富”。主动招商引资。集体流转土地,利用工作队资源,建设仓储基地,打通销售渠道,为企业家经营铺平道路,为村集体增收创造门路。

产业拉动,建起一片基地

用足政策红利。利用财政资金兴修水利,补齐基建短板,美化乡村环境,为产业发展奠定基础。根据《阳新县精准扶贫政策清单》等文件争取产业补贴,将“四议两公开”等制度的“短平快”优势用足用好。科学全面规划。立足本地传统优势,三产并进。以政策扶持的320万扶贫资金为火种,建设柑橘园、养鸡场等基地,投资创新鞋业,点燃产业发展的发动机。村委会通过发挥示范效应,引回致富能人投资建设雅山生态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四期规划、稳步开发。工作队出资兴建仓储基地,联系销售渠道,为乡村振兴的长久之计献谋助力。整合优势资源。与华中农业大学、县农林科研所等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为当地种养殖户提供种养殖技术指导,引进高产高质优良品种,建立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延长产业链条,三产协同互补,扩大规模,实现市场需求的有效应对。

旅游联动,开发一种资源

配合村容整治,上马基建项目。垃圾遍地、污水横行,这是县纪委工作队刚到花果村时的印象。三年来,通过道路“三化”(硬化、亮化、绿化)、污水管线建设、垃圾无公害处理等方面的建设,村庄的环境整洁了,群众的心情敞亮了。主动变废为宝,点亮美丽乡村。过去,村民的院落总是被废轮胎、空酒瓶和各种破铜烂铁塞得满满当当。驻村工作队灵活思路,就地取材,花费六千元购进花木苗种分发给各户,将废轮胎改作彩色花盆;用破碎的啤酒瓶建成石碑墙的“瓦顶”;把损坏了的旧机车、自行车重新上色,做成景观凳,供路人欣赏、休憩。打造登山步道,串联产业基地。入口处的鞋服基地为游客准备了实用的登山装束;末尾端的果蔬、虾稻基地让神色匆忙的城里人一饱农家味道的香美;精华中段一步一景的登山石梯引领游人穿过四百多年的野生果林,傲立于小雅山巅,俯瞰万古长江的壮阔。

文化感动,铸就一股精神

规范村规民约,传承族训祖训。开展“村立约、族立训、家立规、人立言”行动,形成人人讲规矩,家家求和睦,户户争脱贫的文明氛围,在传统文化中寻找家庭和睦、邻里相助、奋发有为、率先脱贫的文化因子。统一群众思想,转变精神风貌。在村规民约等民俗上寻找整合村族凝聚力的纽带,改变群众慵懒懈怠、吵架斗殴等不良风气,唤醒群众尚美崇俭、奋发向上、勤劳致富的深层思想意识,逐渐拔除思想上的“穷根”。兴修文化设施。将以往破败的湾组祠堂改建为文化礼堂,展示村族发展历史、政府“三农”政策,宣传上级党委精神、致富能人、贤人雅士的优秀事迹,列举扶贫工作举措实效,让群众自觉向党支部靠拢,在党的引领下奋力实现自主脱贫。

黄颡口镇花果村脱贫实效的经验启示

用好基层党建这把“金钥匙”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关注基层党组织的治理效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基层政权建设的重要意义,组织部等相关部门就如何提升基层堡垒的战斗能力多次下发方案意见。然而伴随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尤其是精准扶贫攻坚战的严峻形势下,一些基层党组织的软弱、涣散,甚至是政治立场模糊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两委”班子不团结、上级检查靠敷衍、群众处处有埋怨。花果村在县纪委驻村工作队和黄颡口镇党委的正确指导下,将原来“守摊子”的村两委调整为现在的“创业型”班子,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党建工作的引领作用,调动村干部的干事积极性,发动了该村脱贫致富的火车头,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脱贫优势、发展优势,以一支“撤不走的工作队”为花果村洒下光明的未来。

端牢特色产业这个“金饭碗”

“发展才是硬道理”,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也是精准脱贫的长久之计。花果村按照“一村一品”、“一户一策”扶贫工作要求,根据自身自然资源禀赋和交通区位优势,通过科学规划农业基地实现抛荒土地有序流转经营,通过建设仓储物流渠道确保村集体稳定增收,通过注资实体产业引领贫困群众走向小康之路。该村以当地悠久的花果种植历史为依托发展特色产业,“筑巢引凤”,拓展产业链条,实现三产联动,既能够有效实现脱贫致富,也为乡村可持续发展铺平了道路。

lt;<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擦亮美丽乡村这块“金招牌”

“内修人文、外修生态”,这是县纪委驻花果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李加南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乡村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优秀的民俗文化资源,它们承载着乡土中国的灵魂和根基。花果村村口硕大的家训碑石、文化长廊里醒目的党风标语和路灯柱上耀眼的“党员一句话承诺”让人处处感受到崇德尚俭、勤劳致富的文明乡风。如今走在花果村,整齐的道路、干净的水渠、宽敞的活动中心和明亮的路灯让人难以想象这里三年前曾是远近闻名的三类村。苗圃基地的芳香、雅山公园的蜜果和农家饭厅里鲜嫩的土鸡让天南地北的来客流连忘返。只有让广大人民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我们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才能算真正过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