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近两年阳新苎麻产业复兴:计划到2025年发展苎麻种植10万亩 ‘中国草’要变成‘富民草’

2018-11-10 16:17   发布于湖北 阅读数: 25821

冬日暖阳中,阳新县白沙镇五珠村苎麻育苗基地里,一株株苎麻苗在风中摇曳。村支书陈细祥骄傲地说:“这基地可是近两年阳新苎麻产业复兴的源头。”

    苎麻是我国独有的传统特色作物,产量占全球的90%以上,国际上称“中国草”。阳新苎麻种植历史可上溯唐宋,是享誉海内外的“内山麻”故乡、全国“苎麻之乡”,高峰期种植面积达20万亩。但至2011年前后,阳新一度几乎无人种苎麻。阳新县特产局局长何中坚介绍说:“现在苎麻重新成为阳新特色产业项目,计划到2025年发展苎麻种植10万亩,‘中国草’要变成‘富民草’。”

尴尬——

“苎麻之乡”无人种麻

 阳新苎麻纤维细长柔软,色泽纯白光亮,单纤维长达60毫米,支数高达2472支,居全国十大优良品种之首。何中坚说,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阳新苎麻几乎垄断上海各大商埠货源,有“无阳不开秤”之说。1995年,阳新在全国首届百家特产之乡评比中捧回“中国苎麻之乡”桂冠。

阳新苎麻为何能独占鳌头?

阳新特产局副局长张元林分析,阳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6.8摄氏度,无霜期263天,年平均日照1897小时,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成就了阳新苎麻的品质。

张元林与苎麻打交道30多年,他说,上世纪90年代,阳新种植苎麻20万亩,“2011年,苎麻几角钱一斤都没人要,此后阳新几乎无人种麻”。

五珠村七旬老汉秦传康的话,印证了张元林的说法。秦传康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种苎麻,“最高时一斤卖10多元,种几分地就可养活一家人。”当苎麻行情跌到谷底时,他家砍掉了所有苎麻。

复苏——

种植面积直指10万亩

2016年阳新县人大会议召开期间,湖北阳新远东麻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绪刚与时任白沙镇党委书记陈迪顺聊起苎麻。

张绪刚说,现在行情好转,每斤原麻近4元,但还是无人愿种苎麻。未来10年,远东麻业以每斤6元的保底价敞开收购,市价高于6元时,按市价收购,白沙能否带个头?

陈迪顺仔细研究市场行情后,决定在白沙大力推广苎麻种植,迎来的却是一片质疑。“低迷这么多年,能涨到哪去?”“人工太贵,赚不到啥钱。”

五珠村村支书陈细祥主动请缨,在五珠村率先发展苎麻。2017年,他从华中农业大学引进华苎4号,投资60多万元建起80亩苎麻育苗基地,当年育苗成功。白沙镇当年发展苎麻3000亩,产原麻60万斤。

车辆在村间公路上行驶,连片的苎麻不时映入眼帘,一株株长势喜人。“一蔸能长出10多根麻秆,3米长的很多。”陈细祥说,今年亩产原麻300斤,每斤9元多,明年进入丰产期后可达500斤。2018年白沙镇发展苎麻近8000亩,明年将扩大到1万亩。

白沙苎麻的发展带动阳新县苎麻种植。据何中坚介绍,全县目前有育苗基地1000亩,发展苎麻种植1.2万亩,计划到2020年发展8万亩、实现产值3.2亿元,2025年达到10万亩。

升级——

人工打麻迈向机械化

白沙镇同斗村苎麻基地,打麻机轰鸣,三个村民正在紧张劳作,割麻、打麻、晒麻,分工明晰有序。以前人工打麻,一亩地要8到10个人干一天,现在用机械,只要3个人。

“虽然提高了不少,但效率还是低。”何中坚说,现在人工费高,过多的人工投入会降低利润,影响农民种植的积极性。

去年,阳新县政府组织人员到全国各地考察打麻机械,发现机械效率都不高,只能先选最好的用。远东麻业为支持苎麻发展,为种植苎麻50亩以上的农民免费提供一台打麻机。

今年9月5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和咸宁农科院麻类研究所的麻类专家,到阳新考察打麻机械推广情况,针对打麻机械功效低问题,提出帮助阳新设计小型山地苎麻收割机。

“村里成立打麻机械合作社,购买了98台打麻机,同时集中了白沙镇52台打麻机。”陈细祥说,种植户可免费租用打麻机。

苎麻全身是宝,麻叶、麻骨可作肥料,就地还肥于地,可大幅减少有机肥用量。目前,阳新正与华中农业大学合作试验,对苎麻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将苎麻“吃干榨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