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因“石”而动绘晶彩 创新活力焕新姿——第二届中国(黄石)地矿科普大会今日盛大开幕

2018-09-28 09:46   发布于湖北 阅读数: 7712 湖北日报  


    图为:“黄石号”工业旅游小火车

    感受地学神奇,推进科学普及;呈现矿世晶彩,发展研学旅行。今天,第二届中国(黄石)地矿科普大会盛大开幕。

    以石会友,因石而动;以石为媒,绘织晶彩。在打造创新活力之城、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黄石如何擦亮地矿科普大会这张名片?

    黄石市委书记、市长董卫民表示,打造永不落幕的矿博交易会,把黄石打造成为中国科普胜地、世界地矿名城。

    借助资源谋转型 跳出资源谋发展

    黄石,因矿兴市,以工立市。

    3000多年前,智慧的先民在黄石大兴炉冶,开拓“世界第九大奇迹”——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冠绝当时的青铜文化,铸就辉煌灿烂的楚文化。

    近代以来,矿冶炉火生生不息,代代相传,成就了汉冶萍、华新水泥、大冶铁矿,新中国的“工业粮仓”傲然挺立。

    黄石,因石而名。全境呈群落式分布地质遗迹与矿山遗址2000多处,是世界著名矿藏及矿物产地、世界最大的孔雀石集散地、中国四大矿物晶体交易中心之一。

    黄石,全国老工业基地代表城市、资源型城市,优势与劣势同样明显。如何把资源劣势变优势、生态欠账变红利?“借助资源谋转型,跳出资源谋发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打造地矿科普新兴产业。”黄石市委书记、市长董卫民勾画出一道明晰的路径。

    时光倒流。2017年11月1日至5日,大冶湖生态核心区,首届中国(黄石)地矿科普大会隆重举行。来自美、英、法、德等56个国家250多位外籍客商,带来了世界各地的奇珍异宝;300多名国内外院士及专家学者齐聚黄石。以石为媒,以会相约,5天迎来游客超过11万人次,矿石交易额达2.2亿元。

    占地6.8万平方米的黄石矿博园也在2017年11月1日开门迎客。门口高达1.7米、重达3.5吨的水晶王,如同一个晶莹剔透的金字塔,成为园中的“人气王”。矿博园中,还有世界上最大的紫晶洞、1.3亿年前的“恐龙”琥珀、世界最长的自然金。“这里美得令我陶醉。”来自美国的休斯敦自然科学博物馆馆长保罗·伯恩哈德在矿博园一路观赏,一路称奇。

    一次盛会引发地矿科普热。开幕当日,湖北黄石地质博物馆“掀起了盖头”。该馆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是全省最大的地质博物馆。走进博物馆二楼,只见红色的岩浆在脚下涌动翻腾。伴随巨响,“火山喷发”地动山摇,游客站立的观景台随之剧烈摇晃,逼真再现各类地质运动。

    多年来,我国科普工作发展缓慢。出席盛会的中国科协科普部部长白希曾称,2015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为6.2%,这一水平相当于欧美20多年前的水平。

    黄石率先扛起“地矿科普”大旗,近年来,成功举办两届国际矿冶文化旅游节、三届矿冶文化论坛,并大手笔投资建成科技馆、博物馆、地质馆等系列场馆。大会期间更是精心推出铜绿山、小雷山等8条地矿科普线路,引领人们追溯3000年冶炼史。“太震撼了。”全国大学生记者团寻访团成员、广西大学生严烨连连赞叹,美丽的矿晶和有趣的知识令黄石之旅妙趣横生。原国土资源部正式授予黄石“国土资源科普基地”的称号。未来,黄石还将新建恐龙园、硅化木园并建设湖北华新水泥遗址博物馆等。

    谁持彩练当空舞?发展地矿科普,成为黄石转型发展的又一把钥匙。

    2016年9月,黄石启动我国首个地矿科普展——湖北(黄石)矿物晶体奇石文化博览会暨首届地矿科普展。2017年6月,经省政府批准,黄石市政府与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科协科普部、中国自然博物馆协会、省科协共同举办中国(黄石)地矿科普大会。

    中科院院士李廷栋由衷点赞,黄石“把一次科普大会办成了全民大会,促进了地矿科普事业的蓬勃发展,为全国同类城市的转型发展提供了标杆和样板”。

    留住城市文化根脉 致敬百年工业乡愁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

    守护城市文化,注入真心真情,就留住了城市的文化根脉。3000年工业文化的厚重底蕴,成为激活黄石“工业乡愁”的生命因子。

    坐标大冶,铜绿山古铜矿遗址。美丽的铜草花迎风怒放。

    站在巨幅规划图前,大冶市铜绿山管委会主任冯海潮略显激动。投资30亿元,集旅游、文化展示、产业聚合的青铜特色小镇,即将从梦想走向现实。3000年青铜开采炉冶之地,将迎来改天换地的重生。

    大冶,世界青铜文化发祥地之一。长期无序开采,毁山伐木,铜绿山肌体早已千疮百孔。

    怎么办?改“破”绿为“泼”绿!2011年,铜绿山启动生态修复:古矿遗址生态修复、山体破坏修复、土壤重金属修复、水环境污染生态修复、工矿企业废弃工地生态修复……先后投入2.75亿治理塌陷滑坡区,植草植树300余亩。经过一系列修复“疗养”,铜绿山重新披上绿装。

    不止是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太壮观了!”在黄石国家矿山公园,面对“亚洲第一天坑”,众人不约而同发出惊呼——东西长2.4公里,南北跨度1公里,最大垂直高度达444米,坑顶边缘面积118万平方米,相当于150个标准足球场。“我们把一座大山送进了武钢的高炉。”管理处主任闫红勇介绍,公园前身是大冶铁矿,是武钢重要的“工业粮仓”。据统计,该矿坑共剥离岩石3.64亿吨,采铁矿1.34亿吨。

    曾经的炼钢功臣,如今游客争相合影的“大明星”,却差点成了垃圾填埋场。2003年,矿厂谋划转型时,有专家提出将该矿坑用作垃圾场,专供运转垃圾填埋。提议一出,立即遭到矿厂人强烈反对:“古老的工业遗址不能变成垃圾场,优秀的工业文明不能丢进臭烘烘的垃圾堆!”

    如今行走园区,空气清新,满目皆绿,听不到机器轰鸣声。巨型卡车、坦克吊等大型机械静静伫立,成为公园一景,也成为那个火热年代的最好铭记。

    “石头开花”在这里变成现实。硬岩废矿山已栽活刺槐树120多万株,万亩槐花林成美景。每年4月举行的槐花节,吸引众多游人到此赏花。目前,该园复垦面积达366万平方米,成为亚洲最大硬岩复垦基地。2010年2月,黄石国家矿山公园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游客达10万人次。

    致敬百年工业文明,最好的方式就是心手相牵的传承;护航千年工业遗产,最有力的措施就是启动立法。在传承与保护中,“工业乡愁”有了持久生命力。

    新冶钢,被誉为“中国钢铁工业摇篮”。其前身大冶钢铁厂,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钢铁企业之一,清末汉冶萍煤铁厂矿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钢铁行业持续低迷,新冶钢却在转型升级中赢得喝彩。汉冶萍广场,矗立百年的高高水塔,见证着新冶钢浴火重生:航天、航空、国防装备、高铁、船舶……铸国之重器,助“神舟”飞天,伴“嫦娥”奔月,处处有新冶钢产品的身影。

    烟囱林立,气味刺鼻,粉尘满天……曾经的炼钢情景已变成遥远的回忆。在新冶钢厂区,看到的是另一番天地:绿草如茵,碧空如洗。车间内,游客可径直走上二层廊道,400米长的生产线上轴承钢历经淬炼锻压成品,各个工序尽收眼底,游客流连忘返。

    在厂区污水处理池旁的池塘里,25只黑天鹅悠闲游弋。“黑天鹅能正常在这里生活,说明水质完全达标。”工作人员解释,公司生产中产生的废水,经过混匀、沉淀、过滤、降解、深度处理后,一小部分排到池塘中,其余排到各车间循环使用,真正实现“节约环保”。

    粗大的管道、高大的罐体,绵延百米的厂房,入眼都是暗灰色的沧桑……每次路过华新水泥厂,老黄石人杨树清都会情不自禁地打量这个熟悉又陌生的地方。

    时光回溯到2005年,当最后一组熟料磨停止旋转,华新老厂全线停产搬迁,运转了近100年的“华新型”窑头,还堆放着未处理完的窑灰。华新水泥厂旧址该何去何从?地处黄石闹市区黄金地段,占地面积300余亩,市值10亿多元,有人建议卖出去。“华新水泥厂整体保存完整,见证中国民族工业从萌芽、发展到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是重要的工业遗产。”黄石果断立法,将其列入文物保护范围。这是全国首部工业遗产保护的地方性法规、黄石市首部实体地方性法规,也是黄石第一次以法治方式保护城市工业的记忆链条。

    如今,这里建起了中国水泥博物馆。

    助力创新城市转型 服务高质量发展

    9月19日,黄石召开全市动员大会,正式吹响打造创新活力之城、争创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冲锋号角。在助力城市创新转型、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诞生于黄石这片热土的国字号科普大会该如何发力?“办成‘永不落幕的矿博交易会’,努力打造中国科普胜地、世界地矿名城。”黄石市委书记、市长董卫民掷地有声。

    目标既定,身体力行。一路追求不歇,一路蹄疾步稳。

    2018年7月26日,第二届中国(黄石)地矿科普大会筹备会在京举行。相关领导、专家纷纷为本届地矿科普大会精准把脉,建言献策——感受地学神奇,推进科学普及;呈现矿世晶彩,发展研学旅行,大会围绕“科普+研学+产业”,举办第二届中国(黄石)地矿科普大会、矿物宝石博览会,地矿科普展和地矿科普高峰论坛。

    黄石市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海燕介绍,大会举办期间,邀请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季强、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嘉麒、欧阳自远开展系列科普讲座,让科普走进校园、走进社区、走进党校;同时还将举办“地矿科普与研学旅行”高峰论坛、慈善拍卖会、青少年科普研学、“孔雀石杯”地矿瑰宝大奖评选及颁奖等活动。“火车一响黄金万两”,作为中国工业发展时代重要的标志性的蒸汽式火车,在今年国庆期间,将重新绽放璀璨光彩。黄石别出心裁地修旧如旧,让蒸汽式火车带我们穿越到工业辉煌的年代,以小火车为一条生命线,将黄石工业旅游线路完全串连起来。

    一列火车把黄石工业景点串珠成线,华新旧址、汉冶萍遗址、“亚洲第一天坑”等中国工业代表性景区也因这趟火车运行,如同画龙点睛一般活了起来。人们坐上火车游黄石,在时光穿梭间欣赏工业文明的灿烂之花。这是黄石发展全域旅游的一次全新尝试,也是也开创了全国首次以火车为载体的实景演出的先河。

    有人的地方就是舞台,演出和观看的过程从上车之前就开始了。当“黄石号”在黄石站等待出发,旧时的报亭坐落在车站门口,手艺人、修鞋匠在门口摆着小摊,远处还传来水果摊贩的吆喝声:“同志看看水果吧,都是我们自己家里种的,可以用粮票换……”一瞬间好像回到上世纪50年代的黄石。

    车上、沿途,每一个场景都是故事,也是历史。火车穿梭在城市之中,走汉冶萍铁路,游黄石工业遗产,与这座城市的过去深情相拥。据黄石市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海燕介绍,此次矿博会“黄石号”的运营线路将永久地保留下来,成为日后黄石工业旅游线路的名片。

    矿晶的盛宴,人民的节日。一届矿博会有一届的精彩。如何把本届矿博会做得更好,主办方可谓煞费苦心,创意无限。据了解,一批世界顶级地矿瑰宝将亮相本届矿博会。

    有碧玺“中国尊”。据称,该物以浮生生长状态屹立于面前已甚是吸引人,颜色上也与全世界最顶级最著名的巴西“帕拉伊巴”电光蓝色碧玺相媲美,而其少有共生的紫锂辉石与叶钠长石更是像紫日白云浮于标本颈间,造型更是与巧夺天工的北京地标建筑“中国尊”惟妙惟肖,因此得名。

    有“陆氏神兽”化石标本。体型似松鼠、脚上有毒刺、攀爬灵活、长尾巴可缠卷……这是最古老哺乳动物——“贼兽目”哺乳动物的容貌,揭示这一容貌的正是我国科学家。2014年9月11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毕顺东、王元青和孟津等在国际著名科学杂志——英国《自然》杂志发表研究论文,披露这一研究成果。“陆氏神兽”化石是在中国发现的、最古老哺乳动物,年代为一亿六千万年前的相当完整的哺乳动物化石,填补了标本的空白,相关研究表明,贼兽、多瘤齿兽和其它哺乳动物的形态相似性,来源于同源演化而不是平行演化,为哺乳动物早期演化,提供了一个新颖的观点和研究窗口。

    有世界最大的紫萤石晶洞。长达2.2米,宽达1.8米,高达1.6米的庞然大物,是从离地表500米深的开采锑矿的矿洞中用人工一锤一锤地将晶洞与围岩分离而采掘出来的。晶洞内部紫光盈莹间,美轮美奂,紫红、紫蓝、紫金的丛丛晶簇在交相辉映中,幻化出了一个童话般的奇妙世界……此晶洞不但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而且有很高的科研、科普、观赏价值。

    还有完整结晶自然金。自然金是自然产生的金元素矿物,是一种产自脉矿或砂矿 的自然金块。一般呈散粒状或不规则树枝状集合体,颜色和条痕为金黄色。这件自然金(又称岩脉金),色泽鲜艳,造型独特,全部是完整结晶,十分难得稀有,是同类标本所无法比拟的。

    平日难得一见的恐龙蛋化石、斑彩菊石、巨型海蓝宝石晶体,大世界基尼斯之最——欧泊王、铯榴石、燕尾双晶、翠铜矿、黄铁矿……一大批罕见的奇珍异宝,必将让本届矿博会珠光宝气,过目难忘。

    金九银十,是收获的季节。历经春的耕耘、夏的孕育,第二届中国(黄石)地矿科普大会暨第三届中国(黄石)国际矿物宝石博览会必将结出累累硕果,收获满满,为黄石打造创新活力之城、助推城市转型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带您逛矿博

    9月28日至10月5日,第二届中国(黄石)地矿科普大会精彩亮相,矿博园里有哪些尖板眼?

    科普研学体验馆:

    建筑面积6670平方米,拟打造成为永久保留、持续经营的青少年地矿科普研学基地,为青少年提供趣味、生动、新颖的科普体验之旅;大会结束后,结合专业编制的研学教材,形成黄石地矿科普标准课程体系,将黄石矿博园地矿科普项目产品化、系统化、品牌化,为本地中小学生提供权威、系统的地矿科普教学培训,为全国中小学生打造地学特色的研学基地。

    地球瑰宝馆:

    建筑面积3957平方米,分10个主题区:矿物晶体文化区、古生物化石文化区、陨石文化区、水晶文化区、孔雀石文化区、小品石筋脉石蒙天珠文化区、灵壁石文化区、画面石文化区、大理石文化区、陈炉石文化区。每个分区都包含精品展示、科普知识展示、文化艺术展示等内容。

    IP岛十大互动科普活动:

    VR科普体验、DIY青铜古器、恐龙化石考古、七彩宝石、淘金体验、奇妙的石头、火山爆发、点水成冰、神奇岩画、手动凸版印刷体验。

    3D打印展:激发孩子无限想象力,了解未来工业发展趋势,观察、触碰3D打印的恐龙、未来设备等。

    球幕影院:通过强烈的视频冲击,让孩子身处虚拟世界,跟随影片一同探寻自然的未知。

    VR科普体验:佩戴专业VR眼镜,在指定设备体验《火星探险》《走进恐龙大家族》等主题。

    恐龙考古:模拟科学考古课程,让孩子们了解古代器具,激发孩子们对自然探索的学习兴趣。

    火山爆发:模拟火山喷发成矿,让孩子们了解岩浆喷发的不同方式、如何形成不同地貌和矿石,体验水晶开采方式及水晶生长环境。

    岩画体验:DIY体验古人的绘画方式,领略艺术魅力,让孩子们了解矿物颜料,体验和参与用矿物颜料在石头上作画。

责任编辑 崇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