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变装执法”争议看公权力形象管理

2018-07-23 09:06   发布于湖北 阅读数: 3420 北京青年报   毛建国

  前两天,一段题为《民警仅穿游泳裤拦停摩托车》的视频在网络流传。视频中,一辆摩托车被一名全身仅穿一条泳裤、自称警察的男子拦停,后者认为摩托车司机没戴安全头盔,驾驶不安全,要求其戴上安全头盔。贵州习水警方就此事发布通告,称当时这位民警并未休假,之所以未穿警服,是因为在执行一项变装任务——查处当地马鹿河中的非法捕鱼行为。

  互联网时代,人们开始认为“有图有真相”,后来发现有图也未必有真相。譬如引起争议的这次“变装执法”,如果没有事后官方通告,仅据视频内容,人们很有可能都站在驾车男子一边。现在随着真相公布,人们纷纷为警察点赞,这也说明人间自有公道在。

  谁也不想被人蒙蔽和利用。现在很多人质疑拍传视频者到底有何居心,这是可想而知的。真正值得思考的是,如果这一视频没有广泛流传,只在一个小圈子里传播,也没有引起有关方面重视,那么真相就有可能永远缺失,警察形象则会随之受损。

  这两天还有一个人火了:网上有一张某海关工作人员穿吊带裙办公的照片,发帖者附带吐槽“改进窗口工作作风吗?海关真是走在‘前列线’”。事情同样经历了反转。调查表明,这名女性工作人员当天已经请假,换好衣服准备离开时,恰逢有人前来办事,出于为办事人考虑,她临时受理了业务,没想到,因着装问题被拍照晒到了网上……拍摄者知道原因后表示了道歉,舆论同样给予了这位海关工作人员点赞。

  一个“泳装执法”,一个“吊带裙办公”,有着同样的反转,当事人可能事先都没有想到。确实,这是误会,得到澄清就好,可是,不是所有的误会都会得到澄清的,如果得不到澄清将会怎样?

  从正常逻辑出发,无论是“泳装执法”还是“吊带裙办公”,正常人看到的第一反应就是不正常吧。如果说由于经常存在的便装执法,“泳装执法”还能够引发“多问几个为什么”,那么出于正常认知,大多数人对于“吊带裙办公”会作出什么样的判断?其实应该感谢互联网,既把很多事件放大出来,也让很多真相浮出水面。如果当时还有其他办事人,没有拍照没有上传,带着误会而走,这恐怕才是最大的可能,也是最大的遗憾。

  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提出过一个理论,说当公权力失去公信力时,无论发表什么言论、无论做什么事,社会都会给予负面评价。我们当然还没有掉入“塔西佗陷阱”,但也应该尽量避免。面对一些“反常”之事,要求不惮以绝对的善意揣测,总是往美好的方向联想,这恐怕只是“想想而已”,更可行的是具备形象意识和风险意识,避免一些误会发生。

  就事论事,由于警察工作特点,“泳装执法”之类的变装执法有时无法避免,但也应该注意执行规范性问题,做好必要解释,给怀疑想象一个反馈乃至投诉的渠道,而不是蔓延到其他地方。对“吊带裙办公”来说,除了需要做好这些工作,还应该回答,当时窗口有没有其他工作人员?有没有其他人员顶替办公?窗口办公要有自己的规矩,只要在上班时间,窗口绝对不能没人。工作人员请假可以理解,但其他工作人员应该补上。如果属于不可替代性岗位,那么批假本身就存在问题。当然,这更多是单位管理问题,与工作人员关系不大。

  这就讲到了公权力的形象设计和形象管理。公权力行为要避免陷入“塔西佗陷阱”,必须做好形象管理,每个公职人员都要注意形象,避免让人产生不必要的怀疑想象,防止公权力形象受到伤害。从这个意义上说,“变装执法”也在提醒公权力应当做好形象管理工作。试想,“泳装执法”、“吊带裙办公”之类的误会如果得不到及时澄清,会留下何等严重的后果?

责任编辑 崇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