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全国众多大咖、专家相聚湖北,都是为了这件事!

2018-04-01 08:48   发布于湖北 阅读数: 53279 长江云

好开心!昨天(3月31日)

30余位全国媒体融合专家来到武汉

就是为了三个字:长!江!云!

他们对长江云讲了好多心里话

忍不住要跟你们分享!



3月31日,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中国传媒大学联合主办的“长江云平台建设研讨会”在武汉举行。

30余位全国媒体融合专家齐聚一堂,分析国内外媒体融合发展新态势新方向,总结长江云平台融合发展经验,研究探讨地方媒体融合发展路径。中国记协书记处书记王冬梅主持会议。



王冬梅充分肯定了长江云的媒体融合成就。她说,长江云平台的媒体融合不仅是湖北广电媒体融合的创举,同时也引领了全国媒体融合,特别是省市一级媒体融合的先导。它是湖北当地媒体融合的标志性成果,也是全国地域性媒体融合的范例,得到了中宣部、网信办和国家广电总局的充分肯定。


听着这番夸赞,心里乐开了花

业界和学界的专家们

结合长江云和其他媒体发展案例

谈了不少看法,可谓字字珠玑

精华都在这里啦!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副部长、教授王晓红:

媒体融合要破解5个难题





王晓红教授总结了长江云平台所具有的资源整合、公共传播和融合产品三大融合优势,同时结合长江云发展现状,从目前媒体实践出发,指出了媒体融合需要破解的五个难题。

媒体融合要创新理念思维。要超越不同介质上“互联网+”这种共有的途径,以不同视角看待媒介融合。原技术理念需要充分借鉴平台思维,在平台形成多样性很高,彼此分工合作的生态体系,其实有很大的挑战,媒介不同融合之间如何形成充分联动,这是最大的挑战之一。

媒体融合要创新机制和体制。要建设一条完备立体化协调机制,解决路径依赖问题;要解决媒介融合平台运作的长效机制问题,促进内容生产更加高效。

媒体融合要突破技术瓶颈。媒体不掌握核心技术就很容易在技术合作、平台升级和安全方面陷于被动。长江云未来建设过程中如何将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充分将技术和内容生产融合在一起、更好适应未来智慧时代的需要,这是我们要重视关注的问题。

媒体融合要提升用户服务。服务功能是一个媒体融合的机遇,也是一个挑战,要考虑到服务功能如何更好契合用户需求。内容行业正在发生巨大的变革,知识付费成为人们消费习惯,参与分享使用模式会对媒介融合提出深刻的命题。

媒介融合要增强用户黏性。媒介融合要重视用户黏性,也就是用户思维,从用户角度去产生内容、提供服务。如何用更好的新技术思维来强化传播交互性和体验性来拓展用户群,这个也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中国教育电视台总编辑胡正荣:

媒体融合下半场,打造迭代升级的生态系统





媒体融合——

不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而是你就是我,我就是你。

在媒体融合的上半场,基本是从技术导向、产品导向、数据导向等几个方向在发展。互联网现在如火如荼,大家都在谈下半场怎么办。个人认为,只有平台在现阶段和下阶段才有意义,它能发挥最大的功能,就是连接。把万物链接起来价值就增值了,把供给、需求、人、技术、产品全部连接起来,未来机会就会更多。

长江云在这一点上已经进入比较好的时代,那就是平台时代,不光搭建新闻,更重要有政务、百姓民生等功能。

党和国家要把主流媒体打造成国家治理体系当中非常重要的一支生态系统。主流媒体不能把自己仅仅定位在“新闻提供商、节目提供商”,而是要定位成“国家信息治理的全业务的平台”。得有这样一个高度和视角去做全媒体或者媒体融合,可能下一步视野和机会就比现在多得多。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教授周勇:

未来新型主流媒体形态初现





未来新型主流媒体到底是什么?很少有统一的意见。多元化探索是好的,长江云包括国内的一些兄弟媒体做的尝试至少让我们看到,未来媒体的端倪一定是基于职能、大数据的技术底层架构,以内容为核心的延展出多种功能服务的平台。对于尝试,可以抓住这三个关键词:一是要抓住视频的核心点。电视最有优势的资产是视频,最生动的东西还是视频,而且专业壁垒最高的也是视频生产、分发,既然视频已经被证明是这个时代文化的重要特征,那我们本来具有这样那样的优势就应该更好去发挥。二是立足本地。本地化的东西可能还是作为长江云这样区域性的全媒平台能够深耕的地方,就是深耕本地的资源,做透。在向外扩张的时候多向内走一走、多向基层扎一扎,可能是未来我们发展更稳固和牢靠务实的选择。三是移动。移动优先,在长江云整个布局里,117个地方媒体的聚合,最终面对的是受众用户群体。基于用户为场景,这种场景底层架构就是移动互联的东西,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的用户可能最容易接受的一种方式。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强月新:

媒体+政务相结合的模式是双赢的





强月新教授在演讲中单刀直入,阐述了长江云平台的三大优势及下一步发展的建议。长江云的三大优势:

1.准确的产品定位。长江云的工作重心是移动端,以各级党政部门、主流媒体为主要客户,将群众作为服务对象,精准对接中间用户与最终用户的需求。

2.发展模式有创新。它能够聚合全省政府部门和各级主流媒体进行跨界跨域的创新性融合发展,立足平台内各个参与主体建设共生共赢共享的生态圈。

3.发展前景比较广阔。媒体与政务相结合的模式具有一定的可复制性,便于推广。这样一种模式不仅有助于传统媒体融合转型,还有利于政府职能优化转型。

长江云下一步发展的建议:

1.把握好行政资源和市场资源配置关系问题。左手行政资源入手,右手逐渐过渡到市场资源,包括延长产业链、订制信息舆情服务、引入竞争机制提升平台积极性。

2.处理平台建设与服务之间的关系。具体来讲服务有几个方面:提升平台的技术服务能力,建立培训常态化交流双向化的服务保障机制,加大人才投入引入高水平人才,重视数据积累,充分挖掘数据价值。

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高级经济师郭全中:

克强总理多次讲“互联网+”、政务服务,这是长江云正在做的事情





克强总理多次讲“互联网+”、政务服务,这是长江云正在做的事情。长江云未来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把技术内容当成双引擎。传统媒体在内容上有积淀,在技术上是没有积淀,在这种情况下,反而应该更加重视技术的力量,理念上应该高度重视技术。二是可以设置CTO、CEO等等。三是营造体制外的环境。例如能否利用高薪方式引进技术人员,这是营造体制外的环境,能够与互联网相对比的制度环境。技术上现在讲三化,移动化、数据化、智能化,其实移动的能力基本上瓜分完了,现在是数据红利和智能红利是至关重要,能否把这个做好是至关重要的。在长江云未来发展当中,未来大数据是关键。大数据的核心是多元数据的关联,如果能够把这个数据拿到就可以和其他的数据进行交换和进行关联,它的价值就会极大地凸显。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张洪忠:

长江云的快速生长是非常有价值的探索





大数据是砖,云计算是窗

要靠算法这位设计师

用这些原材料修建建筑——人工智能

长江云是组织化、大规模内容生产的有益探索。今天上午在长江云小镇的参观,我看到长江云的快速生长,它整合了100多家地市资源。这个概念就是改变了传统的作坊式生产,通过新技术的资源整合组织化的大规模新闻生产。在我国传统媒体转型新媒体的环境里,在媒体融合上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探索,从新闻媒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来说,要对长江云做出正面的肯定。

华中科技大学广播电视与新媒体研究院院长、教授石长顺:

媒体产业应该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对接市场





长江云作为一个地方媒体,在政务服务方面为湖北省传媒树立了典范。基于关键变革阶段,长江云应该怎么发展?朝着结构性融合模式方面去进行探索。以往的融合叫做马戏团式的表演,在同样一个场地有各种角色都来表演,角色表演基本上是独立的。同在一个舞台上,没有一个线串起来,没有一个主题,这是过一段在媒体融合上出现的问题,下一段媒体融合就是让体制机制对接市场。因为我们是事业单位,对接市场有些羞羞答答的;没有必要羞羞答答,因为我们也是媒体产业,现在应该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来谈对接市场。这个对接市场你不去占领,就会被那些新媒体门户网站去占领,所以在对接市场的过程当中要和很多新媒体运营商融合,比如说移动运营商、社交媒体,甚至包括网民的深入合作。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教授周葆华:

以独特性再造影响力





长江之尾有澎湃,长江中游有长江云

这片云跟澎湃之间都有水的联系

一动一静这种生态非常有意思

长江云、湖北广电就是湖北举足轻重、一言九鼎的媒体,今天实际面临很大的挑战,做到今天这样的影响力是不容易的,通常面对着其他四类竞争力的媒体,比方说机构媒体。

内容一定是基于内容数据和用户数据,两个数据为支撑的,这个数据传统媒体一定是稀缺,但是能否一步步积累起来,这是需要做的基础性工作,在此基础上能否利用政策和党媒优势,在本地新闻以及政务新闻上坐实不可撼动的坚实地位,长江云需要做到这种“不可替代”。

总的来讲,我认为长江云是媒体融合第三阶段非常好的探索,它的平台基础已具,但是我们需要去优化内容生产以及提供影响力和公信力,这样长江云真的会成为新时代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电视学院副院长、教授曾祥敏:

云想衣裳花想容,高起点的长江云当用“四化”迎接挑战





所谓融到深处是回归产品和内容,融合效果好不好看产品体验,对长江云来说有非常好的基础架构。云想衣裳花想容,长江云的起点非常高。在下一步平台建设过程当有这样一些挑战,从四个维度应对挑战或者创新。

第一,化繁为简。精简梳理产品线,突破一级市场,擅长做加法和减法。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考虑尤其是本地用户的特点以及自身资源进行量体裁衣,改变大面貌,精简产品线,从拳头产品铺入,不要全面铺开。第二,化强为弱。深耕本地化资源,做一些加强性的东西,如对所处的社群增加充分开发基于位置服务、依据算法个性化的推荐增强黏性。第三,化端为口。能否一地一端转入一地一入口,降低用户使用成本,使产品层次能够简洁应用。四,化大为小。创建一些小而美的工作室制度,通过创新团队去增强一些产品的创新活力,有效地进行组织创新、人才激励以及扁平化的管理和生产应对,现在看到爆款产品其实很多都是创新团队来灵活应对的,能否在这方面,现在大的整体顶层设计情况下,我们有特有的激励团队的意识。

人民日报媒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玉林:

长江云要尽快走出湖北





人民日报媒体融合分为三个层面:一是解决人民日报社内部的媒体融合问题。二是解决媒体行业的融合问题,而第三个是要解决整个的跨行业的媒体融合问题。

如果大家认同人民日报媒体融合的路径,一是尽快让长江云走出湖北。一个区域化的平台,会在某一个阶段有一个发展的需求,但是之后必须要去迅速地把它作为一个全国化的平台去实现它的目标的定位,

二是既然要做这个变化,可能要确定这个平台后面的定位和发展的方向。

三是作为一个新媒体平台要充分重视好看、好用、好玩,因为新媒体的所有平台和产品面对的是开放的架构。

四是在媒体深度融合的关键时期,如果做整个平台推广,建议一定要在开始阶段特别重视数据的整个建设和工作。

新华网政府网站编辑部主任朱永磊:

长江云担负着讲好荆楚故事的责任





对于长江云融合模式,无论是领导包括学界和业界高度肯定,结合日常在新华网的工作谈一些意见:一是这个平台的安全性要放在第一要务。看到平台做得越来越大,影响力越来越强,同样承担安全责任越来越大。政治安全、技术安全、内容安全、人员安全这四个安全是在长江云平台必须做到的。二是内容建设。短视频方面长江云非常有优势,广电有很全的素材库,整合起来短视频的量很快可以上来,长江云也可以走出去,不仅是走出湖北,按照国际传播要求,在全面提升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包括讲好中国故事,相信长江云也担负着讲好荆楚故事的责任。三是主流媒体除了自身的平台,要做到你就是我我就是你。下一步考虑怎么符合自身平台和其他终端平台也做好深度融合,就是做好跨界跨端的融合。

央广新媒体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副总裁兼CTO李向荣:

长江云定位“新闻+政务+服务”,是地方媒体的唯一出路





四点体会:一是长江云建设力度大。省委领导重视和支持,一定是自上而下,而且是全台的支持,力度很大。二是定位准。长江云找准本地区域特色,定位新闻政务服务的趋势,这是地方媒体的唯一出路,长江云可以走出去,走出去是连接的方式,而是再去外面建资源。三是见效快。八个月时间把长江云搭建起来,执行力超强,这值得中央媒体学习。四是稳发展。今天邀请各位学者专家来会场交流,足以见证湖北开放胸怀和智慧,很务实。

五点建议:一是不忘初心,坚守定位,深耕资源,创新运营模式。创新运营模式回归到市场来做,不挣钱永远没有底气。二是加强与央媒单位的合作,包括新闻渠道、创新产品。三是加强技术引领和平台共享。核心技术一定是掌握在自己手里,安全播出,安全播出永远是生命线。四是抢人才和留住人才。不仅是薪水问题,更重要的是基础导向,比如户口问题、孩子上学问题。五是加强版权意识。越往后发展版权越来越重要。

中央电视台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汪文斌:

建设开放聚合的互联网新媒体平台





长江云确实在创造一个奇迹,是因为它确实在做我们现在其他传统主流媒体在没有做到的事情,这就是建设开放聚合的互联网新媒体的平台。现在传统主流媒体在新媒体的内容方面是越做越好,与此同时商业机构的新媒体越做越大。新的技术因为具有极强的工具性,用工具产生了黏性,以工具来承载内容,这就为什么它能够聚集内容、聚集用户而且有极强的黏性,就是因为技术导致而产生的,而不是内容导致而产生的。这对传统媒体来说是非常大的挑战。我们要能够真正地用市场的方式跟市场资源配置相结合。要有内容扶持计划,要创造内容达人、网红,产生巨大的用户流量,同时更重要产生相应的收益;二是弥补技术方面的短板,尤其是现在社交技术、智能技术,包括视频技术和智能技术相结合。



(责任编辑 邓磊)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