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工业城市 | 铜绿山古铜矿遗址:震惊世界的矿冶奇迹(三)

©原创   2017-11-19 18:39   发布于湖北 阅读数: 1389 云上黄石

云上黄石报道(记者 何奕海)在发掘铜绿山古铜矿遗址的过程中,考古专家发现古矿区的许多地方有厚度达1米以上的古代炉渣,总重量有40万吨左右,这也就意味着,古代炼出的铜,最少有10万吨以上,大批量的铜用到哪里去了呢?让我们跟着今天的《最美工业城市》专栏去寻找答案。

如果将铜绿山古矿区存留的40万吨炉渣转化计算,产出粗铜总体积应该可以达到1万1千多立方米;如果将它们铸成高1米、宽10厘米的铜墙,长度有110多公里,足以把北京与天津连接起来。数量如此巨大的粗铜,究竟流向了哪里?它们都用来做了什么?

1928年和1976年,安阳殷墟发掘出大量精美的青铜器。其中有6件经铅同位素分析,证明其原料可能来自湖北铜绿山古铜矿。1954年,在黄陂杨家湾盘龙湖畔,发现了一座距今3500多年的商代古城——盘龙城,出土青铜器400多件,通过技术鉴定,当时商王朝所需的铜矿料有一部分可能来自铜绿山。到了西周时期,礼制盛行,而制造礼器和武器的主要原料就是铜,那时的铜绿山地区已经是长江中下游最重要的铜产地之一。到了春秋时期,铜绿山进一步发展成劳动力集结的中心、青铜文明的基地和国家经济命脉所在。这一时期的铜绿山地区由楚国统治,楚人正是凭借丰富的铜矿资源进行扩张,使楚国迅速强大起来。

楚人还利用丰富的铜矿资源铸造了大量青铜礼器,1978年夏,考古工作者在随州市擂鼓墩发掘出一座战国早期大型木椁墓--曾侯乙墓,墓中出土了文物近一万五千多件,其中最让人惊叹的就是曾侯乙编钟。这套编钟,全部为青铜铸造,虽然在地下埋藏了2400多年,但音乐性能良好,能演奏古今各种乐曲。编钟的出土震惊了世界,被誉为“世界奇观中独一无二的珍宝”。科研人员对曾侯乙编钟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化验结果证明,编钟的化学成分中微量元素的含量与铜绿山古矿井中出土的孔雀石、自然铜等矿石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十分接近。

根据这些数据的对比分析,擂鼓墩一号墓出土65件套、重量超过2.5吨的青铜编钟,还有墓中随葬的10几吨重的其它青铜器,应当主要是用铜绿山地区出产的粗铜原料制造的。丰富的铜矿资源,不断创新的采、冶、铸技术,让楚国迅速壮大,灭掉了周围60多个诸侯国,也让楚国因青铜文化走向辉煌。

(责任编辑:刘会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