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托起荆楚“半壁江山”    

2017-08-01 09:12   发布于湖北 阅读数: 0 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讯(记者 雷闯 实习生 王寒)昨日从九州通获悉:上半年,该公司经营形势向好,预计营收、净利润增幅分别至少超过20%和30%。去年,九州通实现营收615亿元,比2011年增长1.5倍,成长为全国最大民营医药流通企业。

同样,湖北“首富”阎志带领的卓尔集团去年实现营收约500亿元,比2011年增长2倍多;通过系列并购,年交易规模达到3000亿元,进入中国电商第一阵营。“九州通、卓尔集团是湖北民营企业5年来发展的缩影。”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工商联党组书记王兆民介绍,2016年,全省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78万亿元,占全省经济总量的55.1%,比2011年占比提高了4个百分点。

政策护航,招才引智

打造民间投资高地

2016年底,全省工商登记民营企业(含个体户)为393.97万户,占全省工商登记总户数的97%,解决就业超过1600万人,占全省就业比重达80%;税收贡献超过80%以上。“中央、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近几年出台了系列扶持政策。”省工商联人士说,2015年三季度以来,民间投资出现断崖式下滑,省政府立即组织专班展开调查,出台政策降低人工、税费等各项成本。其中,2016年降低企业综合成本800亿元,预计今年再降1120亿元,民间投资积极性大增。

各地把民营企业作为招商引资重点,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武汉市大力实施“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工程”“百万校友资智回汉工程”“城市合伙人”计划等,吸引更多人才加入新民营经济发展队伍。以“楚才回家”为例,自2012年启动以来,先后走进北京、上海、深圳、美国硅谷、英国伦敦等地,吸引万余名楚才回汉创新创业。东湖高新区企业,从1.8万家增长到4万多家。 

襄阳市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在激活投资、降低成本、支持融资、扶持创新、促进做大、培育人才、维护权益、建立新型政商关系、促进落地等9个方面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全省针对民企的招商引资对接会超过50场。其中,2013年、2015年先后成功举办首届和第二届楚商大会,达成合作项目897个,投资总额14507亿元。

探索“四新”经济

为湖北腾飞插上翅膀

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四新”经济,成为湖北民营企业探索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新路径。

武汉大禹阀门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传统的阀门制造企业。从2008年起,公司每年从销售收入中拿出不低于4%的费用用于研发,平均年立项2个至3个新产品研发,已获实用新型专利88项,发明专利19项。成功研发出水力旋转分离器、水力颗粒分离器等系列产品,并与德国企业合作,通过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打入城市水环境治理领域,实现产业升级换代。“湖北是传统制造业大省,民营企业升级是推动我省制造业升级的重要力量。”省经信委人士介绍,过去5年,以食品、汽车零部件、纺织服装、机械化工等产业为代表的一大批民营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可持续高速增长。

互联网领域,民营企业更是勇立潮头。斗鱼、卷皮网、宁美国度、盛天网络等“四小龙”在武汉成长,成为细分领域领头羊;硚口国家电商基地、汉口北、葛店等电商“三剑客”强势崛起;斑马公司在汉成立2年,估值达到60亿,成为我省第三家“独角兽”企业。“抓住互联网技术应用趋势,就抓住了未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叶青表示。

大踏步“走出去”

一批企业向跨国公司迈进

5年前,在鄂企“走出去”投资项目中,单笔金额超过5000万美元的项目屈指可数,项目投资多在东南亚、南美等地,鲜有进军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

但最近一年,仅人福医药,就先后联合社会资本,在美国等市场发起了3起并购,单笔投资额均超过6亿美元。

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全省新增境外投资项目116个,实际投资额约14亿美元,均较2011年增长1倍以上。其中90%以上投资项目由民营企业完成,涉及汽车、生物医药、能源、新材料等多个领域。

省商务厅人士表示,近几年,湖北民企积极融入“一带一路”,人福医药、美利信、骆驼股份等一批企业纷纷进军美国、德国等欧美国家,或设立研发中心,或投资建厂,或展开大规模并购,获取高端资源、人才、技术,提升全球品牌价值。

数据对比显示,2016年湖北民企百强营收总额、研发投入、专利技术,均较5年前增长了近一倍。

目前,湖北民营企业的身影已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一批企业正向跨国公司迈进。

责任编辑:崇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