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黄石报道(记者 胡志波 袁龙)夏至时节,磁湖畔绿意盎然,处处生机无限,一场孕育着城市未来发展希望的问道之旅也从这里开启了征程。黄石,正处于战略机遇叠加期、转型发展关键期,国务院明确黄石建设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性中心城市、国家首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黄石,根基在工业、优势在工业、希望在工业、出路在工业,如何坚持工业强市,黄石需要大气概、真气魄、强气势,升腾起赶超发展的豪迈气场,让城市更有气度和气质。带着对标先进、开阔视野的强烈愿望,和解放思想、干事创业的急迫感、责任感,我市党政代表团兵分两路,辗转江阴、嘉兴、上海松江区,以及九江、铜陵、芜湖等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六城问道,启示几何? 来看我们《黄石新闻》特别报道问道赶超。
如果把一座城市比作一棵参天大树,那么实体经济就是它深埋地下的根,根深自会叶茂。从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到 “江阴板块”闻名全国,再到 “500强”企业独领风骚,江苏省江阴市坚定工业强市不动摇、实业兴市不分心,以“店小二”、“急郎中”、“主心骨”的角色,帮助企业立足本土、面向市场;坚守实业、创新拓展。使得江阴988平方公里土地上的制造业体量,在国内甚至世界独领风骚。江阴市连续14年蝉联全国“百强县市”榜首,被誉为“中国制造业第一县” ,升腾起强大的江阴气场。
走进江阴,如同走进了全球制造业博览园!现代工业41个大类数百个领域,江阴几乎占“全”了,飞天的神舟号、下海的蛟龙号,都有江阴企业的“影子”。
上世纪80年代,江苏省苏州、无锡和常州等地通过发展乡镇企业,走出了一条先工业化再市场化的发展路径,被称为“苏南模式”,江阴正是这一模式中的典型代表。在撤县建市的30年间,江阴始终坚守着产业强市、实业兴市的定力。
江阴气场,是攻坚探路、奋楫争先的结果。“江阴制造”从原来的小作坊、乡镇企业,发展到如今的现代化制造大企业,直至建立跨国集团,靠的就是敢想敢干、脚踏实地。
比如传统的冶金行业,在全国各地冶金行业普遍承受着去产能的压力之时,江阴,却风景独好。以不起眼的钢丝绳为例,江苏法尔胜集团把“绳”的文章做到极致。小到手机电脑插接口丝,粗到直径一两米的大桥斜拉绳,经过法尔胜的“精雕细琢”,不值钱的粗钢变成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种钢绳,多款产品在世界舞台上独占鳌头。
江阴气场,在于深耕实业,但不固守传统。通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让“江阴制造”享誉海内外。
双良集团历经9年自主研发,掌握了四大核心技术,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从造空调起家,升级成横跨空冷器系统、分布式能源等先进制造领域的综合性产业集团,世界500强企业中有300多家是它的客户。
长电科技紧紧围绕“自主创新”这一核心发展战略,自主研发的集成电路封测三大主流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轨,一举成为国内封装测试排名第一,全球排名第三的跨国公司。
目前,在江阴现有的1300多家规上企业中,在行业领域是“单打冠军”的有100多个!有着中国工业领域“奥斯卡”之称的“中国工业大奖”,仅4家民营企业入围,江阴以一县之域独揽其二。
江阴气场,还得益于善用资本借力,用“江阴版块”推动“江阴制造”提档升级。
从一家只有18名员工的乡镇小厂,发展到如今这的国际集团。上市,让海澜集团的转型升级有了充足的“子弹”,更让企业实现了由“乡土企业”向“公众公司”的蜕变,在“全球市值最高服饰公司”榜单上排名第14位。
同样是依托资本市场,扬子江船业这个曾经的行业“中等生”,获得了登上国际资本舞台的机会,如今利润总额已连续7年稳居全国船舶企业首位,仅用10年时间,营业收入增长10多倍。
从1997年第一只股票“兴澄股份”登陆深交所,到2017年“恒润”开启新一轮资本经营的浪潮,20年间,“江阴板块”持续引领“中国制造业第一县”在守望实体经济的征途上闯关夺隘。
江阴气场,更离不开江阴市委市政府的俯身弯腰,全力帮扶。将“产业强市”作为首要发展战略,江阴市政府成为了企业的“店小二”、 “急郎中”。江阴市制定出台了“四个100亿”产业发展基金、产业强市30条、科技创新20条、企业降本减负30条等一系列真金白银的产业促进政策,“十三五”期间,将累计安排总额不低于100亿元的产业强市发展资金,引导江阴企业加快转型升级。
保持定力,深耕实业。“中国制造业第一县”由此炼成,也促成了江阴发展的强大气场。
(责任编辑:张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