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家庭医生不能一味追求“签约率”

2017-07-18 08:44   发布于湖北 阅读数: 0 燕赵都市报  

家庭医生将不再只是电视剧中的“豪门”标配,工薪家庭也可随时聘用。7月13日晚,北京市医改办发布《北京市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意见》,明确到2020年,力争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扩大到北京市所有人群。《意见》提出,2017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要达到35%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90%以上,力争实现农村低收入家庭、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7月16日《北京日报》)

在国外影视剧里,你肯定见过这样的场景:主人公身体抱恙,一个电话就有医生上门,他们像是老朋友,关系好得不要不要的。参照欧美国家的经验,我国的家庭医生服务起步虽晚,但推广速度并不慢。据国家卫计委今年5月发布的消息称,目前全国已经有26个省份出台了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文件。此前的3月份,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今年家庭签约服务要扩大到85%以上地市。而在去年5月份,由国务院医改办等单位印发的《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还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全覆盖。

不过笔者以为,家庭医生的制度设计虽好,但如果光在追求“签约率”上下功夫,恐怕还远远达不到理想状态。

纵观近年来家庭医生在国内的推行现状,多个城市先后遇冷,一些地方的家庭医生“签而不约”,导致市民宁肯自己动手、有病问百度也不找家庭医生;还有一些地方家庭医生配置“僧多粥少”、家庭医生的能力水平不能完全满足患者需求。这些都严重影响家庭医生的服务水平,制约其稳步推广。

关于这一点的担忧,笔者就深有体会。就在去年,笔者所在的小区签订了“家庭医生式服务协议书”,协议中填写了居民的基本健康状况、监护人等信息,上面还有责任护士、责任医生、责任团队负责人的签名,最后还填写了服务项目。在这场热热闹闹的签约仪式上,家庭医生服务从档案上看已经覆盖到全社区人群,但实际情况是,虽然医生与家庭代表坐下来一一签约,但一天一位医生能签上几十户,甚至几百户,而这些签约服务多是“一签了之”,然后将“合同书”束之高阁,直到如今小区里面的居民还有没谁真正“享受”到家庭医生的服务。

试问,这样的“签约”意义何在?

推广家庭医生是一件好事,但好事必须办实在。家庭医生“签而不约”,就是“纸上谈兵”,就会流于形式。因此,推广家庭医生不能一味追求“签约率”,而要切实追求“服务率”。希望有关部门在重视提高家庭医生签约率的同时,针对现有的短板在资源配套、激励机制、转诊联动等方面予以保障,不断提升家庭医生的职业使命感,完善家庭医生预约服务等配套制度,开辟签约居民优先转诊的绿色通道,让家庭医生服务“不差人”“不差钱”、有动力。只有这样,才能让家庭医生真正“接地气”,成为居民健康的第一道保护神。

实习编辑:黄雪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