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城市经济的命脉和脊梁。
早在上世纪,黄石市凭借着工业优势,当之无愧地坐着湖北省的第二把交椅。
如一枚硬币的两面,黄石的光辉史与“光灰史”相伴相生。采矿经济推动这座城市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生态赤字,重工业集中,产业对资源依赖性强,能耗高、污染大的弊端日渐凸显。生态环保和产业转型的压力,对于昔日“黄老二”来说,逐渐从“迫在眉睫”发展到了“火烧眉毛”。
近年来,黄石市把产业转型作为“生态立市、产业强市”的根本,破除“恋矿情结”“唯矿思维”的束缚,逐渐走出了一条产业结构优化、生态环境改善、经济实力增强、人与自然和谐、具有黄石特色的生态产业发展新路子。
壮士断腕换道超越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
流淌着工业血液的黄石,过去经济结构“黑重粗”突出。
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建材、能源四大行业总产值占该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七成左右,重化工业特征明显,结构性矛盾突出,地区产业多年来呈“原字号、中间品、链条短、逆政策”的特点。
“绿水青山就是最好的金山银山。黄石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立市之本,坚持生态为基、产业为帆,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经济升级版。”省领导调研黄石市,为发展把脉问诊,指向引路。
“黄石要实现换道超越,最根本、最彻底的出路就是走出采矿经济时代,换绿色发展之道”,黄石市委书记周先旺说。
一场关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硬仗”在黄石迅速打响。
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让“老母鸡”下“金蛋”。以新冶钢为例,先后投资十几亿元,实施60多项技术改造,开展了8大项目的技术攻关,建成了全国“特种合金钢棒材”“特种中厚型无缝钢管”“特冶锻造”三大基地,特钢生产能力、实现利润、吨钢利润均位列全国第3位。
力推产业加速转型,面对水泥行业全局性、长期性产能过剩,华新水泥通过大力创新,进军污泥、垃圾处理行业,总投资5.6亿元的武汉长山口生活垃圾生态处理项目启动,通过推动节能减排,将“环保”打成王牌,百年华新焕发青春。
大冶有色则将“改革创新、提质增效”八字方针视为企业生命。通过技术创新,该企业每年从废铜渣中至少淘金40亿元;使用高科技,使产能扩大1倍,仅节能减排带来的效益就达2亿元;通过拆解家电和报废车等“城市矿产”,1年可刨出百亿元产值。
传统产业提档升级焕发勃勃生机的同时,黄石按照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依法处置的思路,对不符合国家能耗、环保、安全、质量标准的落后产能企业,和已登记注册但未开业或无债权债务等“僵尸企业”进行清理注销,目前已清除3.4万户;采取炸毁烟囱、拆除设施等措施,彻底关停“五小”企业1000多家,产值最高的达10亿元以上,实现全域无“五小”企业,以减少GDP50多亿元、工业产值200多亿元、拉低工业增速3.7个百分点的代价,为新兴产业和企业腾出更大的发展空间。
同时,黄石市出台《振兴黄石制造加快工业转型发展行动计划》;连续两年组织开展千名干部进千企活动,帮助企业排忧解难;拿出20亿元产业发展基金和1亿元财政资金,支持产业转型升级;专项列支5000万元为产业引导基金,重点支持物流、金融、旅游、体育等四大产业发展。
今年上半年,黄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比年计划7%超1.2个百分点,增速同比提高11.4个百分点,黄石工业走出“微笑曲线”。
一连串数据的背后,是黄石市在“蹲下身”后,“站”起来并正向上“跳”的真实写照,黄石传统产业“老树”长出“新芽”。
新兴产业强势崛起黄石制造蜕变黄石“智造”
有破有立,有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就有新兴产业的新生崛起,才有产业转型从黄石制造到黄石“智造”的迭代。
今年7月8日,定颖电子项目正式开工。至此,电子信息产业的“铁三角”――沪士电子、欣兴电子、定颖电子相继落户黄石市,黄石“中部硅谷”已然成型。
面对经济新常态,以及因为关、停、并、转企业产生的“产值差”,黄石创新发展,选择了一条工业绿色转型的新路径――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强力实施产业链招商,坚持把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智能模具作为产业转型的着力点和主攻方向。
自2011年11月总投资额达33亿元的沪士电子PCB(印制电路板)项目落户开始,黄石便迈开了电子信息产业大步前行的步伐,欣兴电子、星河电路、华纳铜箔、宏广电子等一大批国际国内的行业翘楚和龙头企业相继落子黄石。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PCB产能将达到每年2000万平方米,黄石市将成为全国第三大PCB产业聚集区。预计“十三五”期末可实现年产值过1000亿元大关,一条完整的电子信息产业链正在黄石强势崛起,湖北省第10个千亿产业呼之欲出。
电子信息产业只是黄石新兴产业强势崛起的一个缩影。
通过产业强链、补链、建链,全球名列前茅的光伏生产企业英利太阳能集团来了。拟投资4.7亿元在铁山建光伏发电站,工矿废弃地上“种太阳”。
光谷北斗来了。规划总投资100亿元,在黄石市建设一座占地2800亩的“北斗科技城”,吸纳北斗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超过200家。
全球第一大铝塑管生产商日丰集团来了。该项目生产乙烯管材,配套武汉80万吨乙烯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年产值30亿元。
一批“高富帅”的企业,纷至沓来,让世人刮目相看!
黄石市已拥有服装、模具、化工医药、铜冶炼及深加工产业、饮料食品、高端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等7个省级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50个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84个产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0个产品的综合竞争力居全国第一。今年全省“重大项目开工月”活动在黄石市启动,中兴派能新能源、汉龙新能源汽车等总投资300多亿元的60多个重大项目先后两批集中开工,形成黄石转型发展的产业支撑;积极抢抓宽带中国示范市和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建设机遇,成立了大数据管理局,开通互联网国际直连电路,加快打造区域大数据中心、国家工业物联网产业基地。
“工业兴则黄石兴”黄石市市长董卫民介绍,作为该市发展的“足金五年”,黄石力争到“十三五”末,实现“三个三”:打造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电子信息3个千亿元产业集群;装备制造、生命健康、新型建材3个500亿元产业集群;新能源、纺织服装、农产品加工3个200亿元产业集群。建成“八个中心”:鄂东区域性先进制造业中心、创新创业中心、物流中心、消费中心、金融中心、大数据中心、科教文化中心、医疗服务中心。
加快黄石制造向黄石“智造”升级,实现换速调档换道超越,新兴产业的崛起成为不可或缺的强大推力。
集聚优化要素配置优势产业生态打底
“十一”即将来临。一向不喜出远门的黄石人小郭十分开心,因为这个长假,他又多了一个家门口的度假选择:逛园博园。
而就在去年“十一”,沃尔玛、万达广场等商业体新军的进驻,大冶果博园、阳新园博会等生态盛会的举办,父子山国家级登山健身步道的铺设,环中赛黄石赛段的精彩上演,可谓是让小郭的假期生活变得丰富精彩。
小郭生活变化的背后,是黄石市以产业转型为轴、奋力前行的剪影。
以精准扶贫为抓手,加快推进老区库区精准扶贫示范带、美丽乡村展示带,开发区“两镇一区”精准扶贫样板带、美丽乡村参与带建设,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推动群众从吃“矿山饭”到吃“生态饭”转变。随着黄石市的旅游硬件设施越来越完善,“节庆+旅游”模式也愈发成熟,乡村游热度持续走高,“月月有活动、季季有高潮”成为黄石旅游业发展的金字招牌。仅2016年上半年,该市就接待游客1054.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62.8亿元。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优化发展环境,充分释放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力。该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十一五”末的30.2%提高到“十二五”末的35.8%,其中,仅2015年,该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58424户,与2014年同比增长28.74%。
抓住内贸流通改革试点机遇,重点发展内贸流通业。2015年7月,黄石市进入全国9个开展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城市名单。在此之前的先行先试中,黄石商业业态、消费环境、管理水平全面提升,产业地位明显增强。2015年上半年,该市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到38.9%,同比提高6个百分点;完成出口7.5亿美元,增幅达到21%,居全省第4位。
全面开展长江沿线非法码头专项整治工作,对该市长江沿岸106个非法码头、123个泊位进行集中治理,彻底拆除设备;以治水为“龙头”,建立江长、河长、湖长、库长、塘长“五长责任制”,推进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五水共治”。
重点实施“蓝海战略”,支持本地钢铁、水泥、有色等有技术优势、有竞争力、有扩张需求的企业眼睛向外,积极“走出去”,到海外建设生产基地、开拓国际市场,实现产能、产品有效输出。华新海外5%的产量创造了该公司40%的效益;新冶钢公司产品出口到44个国家和地区,产品出口占总产量的40%;东贝、三环锻压、大冶有色、美岛、振华化工等龙头企业也纷纷在海外“抢滩登陆”,赢得新发展。
路径
取舍有度“绿”为先
日前,由工信部主导、省级工信主管部门协调、中国工程院、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等机构支撑,我国11个首批区域工业绿色转型发展试点城市,将整合资金、技术、规划、培训等资源,探索建立联动机制推进工业绿色转型发展。
在这11个试点城市中,黄石市被院士专家们誉为工业绿色转型发展的“黄石模式”。周先旺说:“黄石将抢抓试点先机,在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污染排放水平、工业结构调整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全国率先实现工业绿色转型发展,探索建立具有推广意义的转型路径和模式。”
取舍有度“绿”为先。在这幅勾画未来的蓝图中,生态被列入显要位置,彰显出黄石生态立市、产业强市的坚定立场和决心。
一方面,转型壮士断腕。2014年以来,黄石市关停采选、冶炼等“五小”企业367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0余家,年减少产值200亿元。在还生态旧账的同时,还先后否决球团厂、硅灰石、炼焦、炼锌等100余个项目,放弃了一大批污染大、能耗高的项目。通过企业创新生产工艺、节能减排和污染源整治,461家工业企业重点污染源实现达标排放。去年,该市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与2010年相比累计下降20.4%,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99.1%,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处置率达93.4%,危险废物综合利用处置率实现100%。
一方面,转型“褪黑着绿”。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十二五”以来,累计投资600多亿元,提升传统产业的规模总量和发展质量。同时积极寻找接续产业,形成服装、模具、化工医药、铜冶炼及深加工产业、饮料食品、高端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等7个省级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打造绿色品牌,50个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84个产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0个产品的综合竞争力居全国第一;该市企业标准化覆盖率达99%以上,累计采用国际标准110项,指导企业累计参与制(修)订国内外标准141项;该市省级以上名牌产品产值占该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8%。
去年年底,《黄石市工业绿色转型发展实施方案》获工信部评审通过,这意味着在今后一段时期,加快传统工业转型,调整工业结构升级,将成为黄石市工业发展的主旋律。
手记
产业强市下的“园博效应”
五步一景,十步一观,鲜花遍野,芳香四溢,五彩斑斓,美轮美奂……漫步园博园,已经能充分感受到黄石这座城市的生态魅力了。
“既不能牺牲环境换取GDP,也不能让老百姓‘饿着肚子看蓝天’,要在绿色发展中高扬产业之帆,实现提速换道超越。”周先旺表示。
没有产业强,何谈生态绿。
绿色发展,在于绿色理念的深入人心,在于绿色产业的有力支撑,黄石提出“生态立市产业强市”正是如此。
近年来,黄石市以理念之绿实现发展之绿,以绿色产业支撑绿色发展,按照绿色标准推动传统产业、新兴产业、环保产业、新能源产业等加快发展,构建绿色、低碳、可循环的产业体系,让绿色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色调。
园博会期间,四海宾朋将前来黄石市参观旅游、参展招商,按照“赏心、悦目、怡情”的思路,城市成为靓丽的“大会客厅”。园博会所带来的吸聚功能,不仅体现在财富的积累、城市的改观、产业的促进,更大意义在于后续的、长远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园博搭台、经济唱戏。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金涛说,园博园作为完整的永久性公园保留在这个城市,其后产生的结构性效应都是非常显著的。因为一个高品质公园绿地的存在,对周边环境,对城市各个要素的互动激活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甚至成为城市一个新的活跃节点。
生态为基,产业为帆。时下,黄石正在大力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通过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构建全新的生态产业格局,迸发新的城市发展活力。
园博是支点,撬动起生态产业的未来;园博是翅膀,扇动产业强市下的“园博效应”;园博是印记,标注着黄石工业绿色转型的路径步伐。
策划:吴刚 忠辉 统筹:元拾 大庆
撰稿:王剑 友财 图片:黄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