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特 | 生活给了我想要的,又让我明白这一切没什么意思

2017-06-21 11:15   发布于湖北 阅读数: 0 楚尘文化  

让-保罗·萨特 Jean-Paul Sartre

1905.6.21—1980.4.15 法国哲学家、作家

存在主义哲学的领袖人物

196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国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

萨特1905年6月21日出生于巴黎,父亲是海军军官,在他不到两岁时去世。萨特的童年是在外祖父母家度过的。他的外祖父是一位语言学教授,家中拥有大量藏书,使儿童时代的萨特受到了良好教育,也获得了丰富的知识。1915年,萨特考入亨利中学,学习成绩优异,期间接受叔本华、尼采等人的哲学影响。1924年到1928年间,萨特在具有现代法兰西思想家摇蓝之称的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攻读哲学。1929年,他在全国大中学教师资格考试中获得第一名,并结识了一同应试、获得第二名的西蒙娜-德-波伏娃。

1933年萨特赴德留学,悉心研读德国哲学家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等人的哲学,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他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体系,这就是一切从人、人的意识出发来研究人和这个世界,把人的主观意识的存在看成是一切存在的根本。

萨特的成名作是1938年出版的长篇小说《恶心》,这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日记体小说,通过中心人物罗康丹对世界和人生的看法,充分表达了作者的哲学观念——存在主义。1943年萨特完成并出版了他的哲学专著《存在与虚无》。

1964年萨特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但他拒绝领取。理由是他不接受一切官方给予的荣誉。1968年5月法国大学发生了骚乱,反对越南战争和学校的规则。萨特与波伏娃等人发表了支持学生的行动的声明,并前往大学发表演讲。5月风暴过后萨特继续同左派分子保持联系,参加了无产阶级左派所出办的报纸,并上街散发。

1980年,萨特病逝于巴黎,享年74岁。数万群众为他送葬,表达悼念之情。

后人对让-保罗·萨特的评价褒贬不一,但基本上依然是左派褒者多贬者少,右派贬者多褒者少。直至如今,争论还在继续。不过不容否定的是,萨特是当代法国存在主义哲学、文学及20世纪世界思想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而他与波伏娃的故事也令许多人津津乐道。

六分钟,让你了解萨特↓↓↓

▲保罗·萨特的签名

语  录

* 插图选自安塞姆·基弗(Anselm Kiefer),他是德国新表现主义的大师。新表现主义是德国政治危机和恐怖主义混合构成历史环境的产儿,它在理论上接受存在主义的哲学观念,在实践中学习抽象表现主义的艺术传统,讲究绘画过程的情感突发和即兴处理,追求一种粗狂的、原始主义的简单踊跃的美学风格。

在黑暗的时代不反抗,就意味着同谋。

 

他人即地狱。

如果你独处时感到寂寞,这说明你没有和你自己成为好朋友。

如果试图改变一些东西,首先应该接受许多东西。

在这一生里,我们是被他人界定的,他人的凝视揭露了我们的丑或耻辱,但我们可以骗自己,以为他人没有看出我们真正的样子。

生活给了我想要的东西,同时又让我明白这一切没什么意思,你有什么办法?

所有的人把时间花在了互相解释以及庆祝他们意见相同上。我的天,他们是有多看重“所有的人意见相同”这件事。

这就是是时间,赤裸裸的时间,它慢慢来到存在中,它让你等待,可是当它来到时,你感到恶心,因为你发现它早已在这里了。

孤独是人类属性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特征,它是被一种存在于人们“找到生命意义的需要”和“对人世本质的虚无的觉察”之间的矛盾所激发的。

人是注定要受自由之苦的。因为他并没有创造自己,但却是自由的。因为一旦被扔进这个世界里来,他就必须为他所做的每一件事负责。

我们是痛的,因为我们自由。

行动吧,在行动的过程中就形成了自身,人是自己行动的结果,此外什么都不是。

*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推  荐  书  单

1

《存在与虚无》

作者:  [法] 让-保罗·萨特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译者: 陈宣良 等译 / 杜小真 校 

内容介绍

1943年《存在与虚无》一书的出版则宣告了作为哲学家的萨特的诞生,他开始运用自己独立的思想观点和哲学词语述说对世界的理解:人即自为的存在,具有超越的特性,他永远处在变化中,而且是在时间的流逝中实现的。正是由于它具有时间性,“自为的存在”就不像“自在的存在”那样是一种“是其所是”的存在,而是一种总是显示为“不是其所是和是其所不是”面貌的存在,人是什么只是指他过去是什么,将来并未存在,现在是一个联系着过去和将来的否定,实际上是一个虚无。因此,人注定是自由的,自由是人的宿命,人必须自由地为自己做出一系列选择,正是在自由选择的过程中,人赋予对象以意义,但人必须对自己的所有选择承担全部责任。

2

《想象》

作者: [法]让-保尔·萨特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原作名: L'imagination

译者: 杜小真 

内容介绍

《想象》是一部有关想象的哲学史,也是影像的现象学的再现。萨特研究并创建了“影像存在的真正理论”,他的分析穿越了传统的形而上学重要体系,使之与现象学和胡塞尔的思想相契合。让-保罗·萨特的想象理论,为他的现象学存在论的重要依据打下了基础,因此,要了解和研究萨特及其思想,不可绕过《想象》这本书。

3

文字生涯

作者: 让-保尔·萨特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译者: 沈志明 

内容介绍

自传体小说《文字生涯》诙谐俏皮、妙趣横生地讲述了作者本人自我认识和自我实现的过程,解释存在主义思想和整个学说的出发点。

来源:楚尘文化

(责任编辑:刘会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