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报刊、杂志和网络上,总会发现“昨日黄花”一词。比如:“×××的百年盛誉会否成为昨日黄花?”又如:“美网球迷爱红颜昨日黄花遭冷落。”不由得纳闷,明明是“明日黄花”,怎么变成了“昨日黄花”了?
所谓“明日黄花”,原本出自北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诗:“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意思是说,重阳节过后,金黄的菊花便将枯谢凋败,到那时候也没有什么可以玩赏的了。除此之外,苏东坡在《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中又一次用上了:“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同样一句话,苏大学士用了两次,可见他对这句话比较满意。后来,人们就把“明日黄花”比喻为过时的事物。宋代胡继宗《书言故事·花木类》就称:“过时之物,曰:明日黄花。”
那么,既然这句话很多人知道,为什么还会有人犯错呢?莫非仅仅是按照日常生活知识来判定,觉得“昨日”比“今日”更能表示“过时”的意思?我们不如再把问题的本质转回苏轼所作的诗词本身。从逻辑上讲,菊花今天开得很好,但是明天和后天会不会没有变化?这实际是不可能的。花期再长,花儿终究是要凋败的;花当然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得不鲜艳了。如果是“昨日黄花”的话,那“昨日”花还没有开呢?何来今日凋谢?
其实,苏轼在诗词中反复用“明日黄花蝶也愁”,他的意思是:看到菊花那样,感觉自己就像那些菊花一样已经过时了,这实际上是表达了一种迟暮不遇的心态。了解了这点,也许就很容易记住“明日黄花”了。
责任编辑:崇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