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 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武平昨日宣布,天宫二号将于15日22时04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
天宫二号长10.4米设计在轨寿命2年
在昨日的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上,武平表示,经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定于9月15日22时04分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14日下午,执行此次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F T2火箭已经开始加注推进剂。目前,执行天宫二号飞行任务的航天员系统、空间应用系统、运载火箭系统、发射场系统、测控通信系统和空间实验室系统,已经完成综合演练,发射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
武平说,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主要目的是接受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访问,完成航天员中期驻留,考核面向长期飞行的乘员生活、健康和工作保障等相关技术;接受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的访问,考核验证推进剂在轨补加技术;开展航天医学、空间科学实验和空间应用技术,以及在轨维修和空间站技术验证等试验。
武平介绍,天宫二号是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太空实验室,采用实验舱和资源舱两舱构型,全长10.4米,最大直径3.35米,太阳翼展宽约18.4米,重8.6吨,设计在轨寿命2年。
天宫二号装载了空间冷原子钟等14项应用载荷,以及失重心血管功能研究等相关航天医学实验设备,配备在轨维修技术验证装置、机械臂操作终端等在轨维修试验设备,将开展空间科学及技术试(实)验。
神舟十一号飞船总飞行时间33天
“按计划,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发射升空后,将变轨进入高度约380公里的运行轨道,进行在轨测试。”武平说,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10月中下旬发射前,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进入高度为393公里的近圆对接轨道,等待交会对接。
据武平介绍,此前的载人飞行和交会对接任务是在距地面343公里的轨道高度展开,而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的交会对接、组合体运行和飞船返回,都是在距地面393公里的轨道高度开展。这与未来空间站的轨道高度基本相同,飞行也更加接近未来空间站要求。
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将是我国第6次载人飞行任务。
航天员将乘载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对接后,计划在天空二号驻留30天,加上独立飞行的3天,总飞行时间从神舟十号的15天增加到33天,将是我国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飞行任务。
揭秘
1、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如何对接?
“对接天眼”全新升级,太阳杂光抑制能力等大幅提升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的空间交会对接是搭建“太空之家”的重要一步,其间,两者从相距150米到最终完成对接的阶段技术难度最大、风险最高。
在高速情况下毫厘不差地对接在一起,一双犀利而精准的“对接天眼”必不可少。在此次任务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技术人员推出了全新升级的“对接天眼”——光学成像敏感器(CRDS),它由位于运输飞船上的相机和位于目标飞行器上的目标标志器组成。
与在天宫一号(微博)上运用的第一代产品相比,升级版的CRDS产品在太阳杂光抑制能力、识别目标敏感度上有了大幅提升。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技术人员龚德铸介绍,在太空中,太阳光的照射强度是地球上的3到5倍,飞行器的“眼睛”在交会对接时很容易被闪坏,正因太阳杂光对产品的导航影响,以往交会对接时要选择光线合适的时机,抢抓一天中最为合适的数小时“窗口期”。
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已经可以实现准全天候实时对接,这将有力地支撑航天器在太空进行突发维修补给或航天员应急救生。
此外,五院技术人员还将敏感器首次捕获时间提高了一个数量级——由原来的约十秒缩短至不到几百毫秒。
“这个时间就好比司机在开车时被强光晃到眼睛之后恢复正常视力的时间,‘眼睛’从看见目标到做出判断的响应时间也大大缩短。”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敏感器设计师刘启海说。
与此同时,该产品在精度、重量、功耗等关键技术指标方面均超过了国际同类产品水平,更好地保证了交会对接过程的安全性。
2、天宫二号在太空中如何“加油”?
通过在轨补加系统可实现边飞行边“加油”
记者了解到,由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组成的“太空之家”属于低轨道航天器,它运行在距离地球300多公里的太空,这一位置仍会有稀薄的大气。
受大气阻力影响,航天器运行速度会不断下降并导致轨道高度不断下降,为了维持相对稳定的轨道高度,需要航天器不断消耗所携带的推进剂。
同以往航天器每次发射前都要携带大量的推进剂不同,天宫二号没有了“粮草不足”的后顾之忧,通过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技术人员为它研制的在轨补加系统,它可以实现在太空边飞行边“加油”,这将极大地提高在轨运行时间。
有了在轨补加技术,发射前也没有和天宫一号一样把“油箱”加满、携带一吨多的推进剂,而是加了半箱“油”,节省的重量可以携带更多载荷产品和生活物资。
■ 焦点
天宫二号将释放伴随卫星
武平昨日在发布会上表示,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搭载了14项空间应用载荷,还将释放一颗伴随卫星与天宫二号伴飞开展联合试验。
武平说,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装载了空间冷原子钟等14个空间应用载荷,这些应用项目大都代表着相关科学技术领域的国际先进水平,有望取得一批重大应用成果,这将有力促进我国空间科学和应用技术发展,引领相关领域科技进步,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里装载有世界第一台在太空运行的冷原子钟,有望实现10的负16次方秒量级的超高精度,将目前人类在太空的时间计量精度提高1到2个数量级。武平说:“这也就意味着这个钟在太空运行约3000万年才会产生1秒的误差,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武平介绍,天宫二号装载的宽波段成像光谱仪、三维成像微波高度计、紫外临边成像光谱仪等新一代对地观测遥感仪器和地球科学研究仪器,技术体制新,指标先进。这些载荷的应用,将会提高我国在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大气污染和大气成分监测等领域的技术水平,将会产生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据新华社电
天宫一号预计明年下半年陨落
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问,天宫一号今年3月正式终止了数据服务,天宫一号预计何时陨落?陨落时是否会对航空活动和地面安全造成危害?对此,武平表示,天宫一号整器结构完整,运行轨道仍在持续、密切跟踪监视之中,平均轨道高度约370公里,而且正以每天100米的速度衰减,预计2017年下半年陨落。
天宫一号于2011年9月29日发射升空,在轨期间先后与神舟八号、九号、十号飞船进行6次交会对接。天宫一号设计寿命为两年,实际运行4年半。
武平表示,经过认真计算分析,天宫一号大部分结构部件将在陨落过程中烧蚀销毁,对航空活动以及地面造成危害的概率很低,可能性极小。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政府一贯高度重视各类空间碎片的研究与管理。后续将继续对天宫一号进行监测、跟踪,加强空间目标碰撞预警,必要时发布陨落预报,并向国际社会通报相关情况。